喝湯注意事項。每當進餐,無論我們享用的是中菜或西菜,在喝湯時有些禮儀應特別注意。
喝湯不能發出響聲。西餐中的喝湯習慣,應是用勺由內往外舀,如果與西方人一起進餐,喝湯時采用由外向裏的舀法,將被認為是不知禮俗。湯匙就口的程度,也要以不離盤身正麵為限,切不可使湯滴在餐盤外麵。
切不可對著熱湯吹氣。湯很燙時,可將湯倒入碗裏用湯匙慢慢地舀,等湯降溫後,再一口一口地喝。
不要將湯碗直接就口。合乎禮儀的正確做法是:用左手端碗,將湯碗稍為側轉,再以右手持湯匙舀湯。如果盛湯用的是湯杯,可以手持杯耳喝。
在餐館就座注意事項。一般來說,餐館裏是配備有服務員引領顧客入座的,顧客應尊重服務員的指點,跟隨前往;如果沒有服務員的引領,則可自己尋找空位入座;如果餐桌上已有先到的顧客,應先禮貌地問一聲:"請問,這裏可以坐嗎?"在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才可入座。
餐館是公共場所,因此要隨時注意不要影響別人就餐。在抽出座椅時,動作要輕巧,不要亂拉亂拖乒乓作響。還要注意在自己的座位和鄰桌的座位間留出通道,以免影響服務員出入。
如果陪同親友前往,那麼在入座時,應示意請長輩先坐,女士先坐,客人先坐,待別人坐定後,自己方可入座。
在招呼服務員時,一般應用眼色或舉手示意,切忌高聲大叫,騷擾其他顧客;而且要注意禮貌。"喂!喂--"亂喊,是缺少教養的表現。
用餐中,如果有顧客想和自己同桌,應表示歡迎。同時,不妨酌情移動一下座位,讓後來者可以寬舒地入座。
飲茶禮儀。中國人習慣以茶待客,並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比如,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邊談邊飲時,要及時給客人添水。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飲。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茶藝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如中國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種,有嚴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後,主人取出茶葉,主動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客人則依次傳遞嗅賞。
溫壺。先將開水衝入空壺,使壺體溫熱,然後將水倒入"茶船"(一種紫砂茶盤)。
裝茶。用茶匙向空壺中裝入茶葉,通常裝滿大半壺。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或雜味混入。
潤茶。用沸水衝入壺中,待壺滿時,用竹筷刮去壺麵茶沫;隨即將茶水傾入"茶船"。
衝泡。至此,才可正式泡茶。要用開水,但不宜用沸水。
澆壺。蓋上壺蓋之後,在壺身外澆開水,使壺內、壺內溫度一致。
溫杯。泡茶的間隙,在茶船中利用原來溫壺、潤茶的水、浸洗一下茶盅串味。
運壺。第一泡茶泡好後,提壺在茶船邊沿巡行數周,以免壺底的水滴滴入茶盅串味。
倒茶。將小茶盅一字兒排開,提起茶壺來回衝注,俗稱"巡河"。切忌一杯倒滿後再倒第二杯,以免濃淡不均。
敬茶。雙手捧上第一杯茶,敬奉在座的客人。如客人不止一位時,第一杯茶應奉給德高望重的長者。
品茶。客人捏著小茶盅,觀茶色,嗅茶味,聞茶香,然後騰挪於鼻唇之間,或嗅或啜,如醉如癡,物我兩忘。
喝咖啡禮儀。在我國,喜歡喝咖啡的人日漸增多。因此,了解一些喝咖啡的禮儀的要求,是完全必要的。咖啡杯的正確拿法,應是用拇指和食指拈住杯把而將杯子端起。
給咖啡加糖時,如果是砂糖,可用湯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內;如是方糖,則應先用糖夾子把方糖夾在咖啡碟的近身一側,再用湯匙把方糖加在杯子裏。如果直接用糖夾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內,有時可能會使咖啡濺出,從而弄髒衣服或台布。
在用湯匙把咖啡攪勻以後,應把湯匙放在碟子外邊或左邊。不能讓湯匙留在杯子裏就端起杯子喝,也切不可使用湯匙來喝咖啡,因為湯匙隻是用來加糖和起攪和作用。
一般來說,喝咖啡時僅僅隻需端起杯子。將碟子一起端起來或用手托住杯底喝咖啡的做法都是失禮的。但參加雞尾酒會,或在賓館、飯店的大廳裏,如果沒有餐桌可以依托,則可以用左手端碟子,右手持咖啡杯耳慢慢品嚐,如果坐在沙發上,也可照此辦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