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30歲之前不能玩物喪誌(2 / 2)

30歲之前不能玩物喪誌,玩物喪誌會讓你變得漠不關心,冷漠無情,失去親人和朋友。過度的沉迷,會迷失你的心智,對外界不聞不問,對事事漠不關心。因為玩物喪誌會讓你隻在意你所玩的"物",此時,沒有什麼可以比這"物"更值得你去做了。它成為你心裏最重要、最心愛的東西。當一個人心裏最重要、最心愛的東西遭到外界或者他人的破壞,你當然會不高興,甚至惱羞成怒。而當你的親人和朋友有困難需要你幫助時,你哪會有心思去幫助他們,你的心思可都花在你玩的"物"上呢?

既然玩物喪誌會給你帶來這麼多的不利。我們就應該摒棄玩物,而不喪誌。30歲之前不能玩物喪誌,年輕的你應該把精力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比如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掌握適合自己的技能。像戰士一樣去出征,闖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等等。有這樣多的事需要你去做,年紀輕輕的你為什麼要選擇玩物喪誌呢?你不會不知道,總有一天,你會因為玩物喪誌而失去很多東西,比如親人與朋友,家庭與事業,理想與追求,甚至還會失去很多很多。不要總是等到明白那一天的到來,因為那時很有可能已經為時晚矣。那些製約你、誘惑你的"玩物"會阻礙、腐蝕你的思維,你原本擁有的自由度發展空間將由此而越來越小,而你的人生選擇也會變得單一又頹廢。這就好比你被束縛在一座你怎麼也掙脫不出的圍牆裏,剩下的隻是你行屍走肉般的身體,而靈魂早已被"物"喪失殆盡。這絕非危言聳聽,現實中,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比如因沉迷於網絡遊戲,最後走向自殺死亡的悲劇時有發生。因賭博而家破人亡的不乏其人。

30歲之前不能玩物喪誌並不是說30歲之後你就可以玩物喪誌,也絕不是說玩物就一定會喪誌。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玩物喪誌,是一輩子的事,不是心血來潮,火車進站。它需要你的時刻警惕與自律、自戒。貪玩無節製,確實於人有害,但如果玩而有節製,不僅無害,反而還有利於身心健康、品德修養和學業的進步。軍事家、政治家陳毅擅長於圍棋和橋牌。兩次獲諾貝爾獎金的物理學家居裏夫人,就非常喜歡騎自行車旅遊。他們都是名人,而且都是了不起的"玩家",正是他們都"玩而有節"才創出了輝煌的成就,又有誰說他們喪誌了呢?玩物不一定喪誌,玩得好,不但對我們無害,而且還利於智力的開發。上海12歲的葦嘉俊就"玩"出了成果--穿繩器,在國際發明創造比賽中獲了獎。

30歲之前不能玩物喪誌,應該在"玩"中,玩出精彩,擁有無限活力,年輕的你,請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