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30歲之後要把握機會(1 / 3)

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掌握如何掙錢的本事更為重要。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

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隻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隻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

費城的納爾遜中學,是美國最古老的一所中學,它是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陸的73名清教徒集資創辦的。在這所中學的門口,有兩尊用蘇格蘭基布爾黑色大理石砌成的雕塑。左邊的是-隻蒼鷹,右邊的是一匹奔馬。

300多年來,這兩尊雕塑成了納爾遜中學的標誌。它們被刻在校徽上,被印在明信片上,被縮成微雕擺放在禮品盒上。許多人以為鷹代表著"鵬程萬裏",馬代表著"馬到成功"。可是仔細研究一下《外國曆史》,了解到這兩尊雕塑的緣起,就會發現其意與這尊雕塑的本意風馬牛不相及。

那隻鷹所代表的不是"鵬程萬裏"。它實際是一隻被餓死的鷹,這隻鷹為了實現飛遍世界的偉大理想,苦練各種飛行方法,結果忘了學習覓食的技巧,它是在踏上征途的第四天餓死的。

那匹馬也不是一匹千裏馬。它是一匹被剝了皮的馬,這匹馬嫌它的第一位主人,一位磨坊主給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換到一位農夫家,上帝滿足了它的願望,可是它又嫌農夫給的飼料少。最後它被帶給一個皮匠,在那兒什麼活也沒有,飼料也多,可是,沒幾天,它的皮被剝了下來。

那73名教徒之所以把這兩尊雕塑聳立在學校的大門口,是為了讓學生們警醒。 真正能把人從饑餓、貧困和痛苦中拯救出來的,是勞動和生存的技能。同樣的道理,真正能使你能有錢的不是你如何看重錢,能讓你擁有錢的是你掙錢的本事。

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事業遠比它重要。沒有事業哪來金錢,這樣淺顯的道理你不會不懂。當然,如果你是靠父輩留給你的,這無話可說。可你要知道,這樣的錢用一點少一點,終有一天會坐吃山空。

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這樣隻會浪費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因為,投入產出的部分隻能讓我們欣喜一時,最終也隻是遺憾無窮。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因看重金錢而喪失後麵更大生意的,因看重金錢而喪失一段美好姻緣的等等。

30歲之前我們永遠都隻是學生。30歲之前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學到更多的知識,增加比別人更多的閱曆,積累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與教訓,30歲之後你的價值不用自我表白也能自然體現。

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這樣你的路會越來越窄。凡事金錢為第一,這樣的你會讓人覺得太過勢利,身邊的朋友自然會少,甚至不會有真正的朋友。朋友多,路好走。相信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30歲之前不要太看重金錢,它會阻礙你向前發展。26歲的小明是一中小城市某電腦城的電腦維修人員,喜歡寫作,並在業餘時間嚐試做一些圖書的出版策劃,幾年下來,策劃了好幾部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品。2009年的時候,經一朋友引薦,北京一很有名氣的出版公司在看了他的個人簡曆以及出版策劃後,很看好他,有意將他聘為公司的正式策劃編輯。小明在向朋友表達了去該公司擔當策劃編輯的意向後,並且流露出:"如果薪水沒有超過現在的水平,我是很難下決心的。"結果是小名放棄了去北京工作的好機會。因為他覺得北京的生活和住房價格不是他能接受的,還不如就在電腦城工作,至少每月的工資很穩定。

在人的一生裏,我們是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來作出選擇的,比如你到底成為怎樣的人?你想從事什麼職業?是安於現狀,以求無風險,還是大膽向前,獲得更好的發展等等,有太多太多的決定需要你來選擇。其實,是否成功、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所做出的決定。而作出明智的選擇,是一項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基本生存技能。30歲之前是你創業發展的黃金期,過多的看重金錢會擾亂你的正確決定,阻礙你向前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