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1 / 1)

中國企業界仍然普遍停留在產品經營的思維層麵,而鮮有用品牌經營思維來統籌企業的,即便一流的中國企業也不例外。為什麼如此多優秀的企業也會陷入此中呢?彼得·聖吉解釋說緣於“水煮青蛙”原理。當我們把青蛙放進開水中時,青蛙因劇痛而能奮力跳出,但如果把青蛙放在常溫的水中然後慢慢加溫,青蛙就會被活活煮死。也就是當外部的市場環境、顧客心理逐漸變遷之後,企業不能夠感知到這種變化,往往還在沿用甚至陶醉於以往成功的經驗和模式。

彼得·聖吉在他極力倡導的五項修煉中,有一項核心的修煉就是改善心智模式,不斷探尋與質疑我們在既往經驗中對環境所做出的假設。不改善這些心智模式,就不可能應對未來,因為正是這些不合時宜的假設指引著我們應對新環境的決策。德魯克在90歲高齡的時候,也曾講到過這些基本假設。他說在社會科學領域存在的基本假設,其實比自然科學領域一些最基本的假設還要根本。在自然科學中,如果愛因斯坦和牛頓對宇宙做了一個錯誤的假設,比如“太陽繞著地球轉”,那本質上改變不了宇宙。但是社會科學不一樣,我們如果假設了一個人,比方說“不值得信任”,那很麻煩,這個人對於你而言就會變得像你假設的那樣不可信任,盡管對別人而言他是值得信任的。

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會有哪些最基本的觀念指引著企業行動呢?我們在這裏把指引著當今中國企業經營的最根本假設,即對於品牌的最根本假設,大概列出了以下幾條。大家可以對照著發現,正是這些最根本的假設,指引著我們大量的企業往前推進。

假設一:品牌成功的關鍵在於滿足顧客需求

企業最基本的功能是營銷。營銷就是通過交換過程滿足顧客需求的活動,這源自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對營銷所下的基本定義。實際上這樣的一個觀念,在今天的中國和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一樣,很難行得通。

我們不妨看一個例子。海王藥業在康泰克的PPA事件之後,做了全國性的大規模市場研究,發現大家對感冒藥最大的需求在於療效快。既然消費者對於治療感冒最大的需求就是療效快,海王就去滿足這個需求,銀得菲這個品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台了。品牌的承諾直接而明顯:治療感冒,快!在推廣上的投入量,大家是能夠切身感覺得到的,那麼這幾個億的投入會有效嗎?

接下來我們會詳加分析這個品牌很難成功的原因,現在不妨再看一些案例。

大家都知道,在洗發水行業,原來中國賴以自豪的是奧妮,居然能在寶潔的飯碗中搶下第三位,的確了不起。可惜後來奧妮不行了,武漢絲寶前赴後繼,推出舒蕾和風影兩個品牌,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之後絲寶在世界杯期間請了女明星舒淇作代言人,買斷世界杯電視廣告最黃金時段,隆重推出新品牌:順爽。從順爽的命名與訴求主題可以看出,這個品牌是為了滿足人們對頭發“柔順爽滑”的需求而設計的,也就是說,絲寶同樣也是假設營銷就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才會推出順爽。問題是,如果企業活動基於一個錯誤的假設之上,一旦這個假設過時或不成立了,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是蓋不起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