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薄荷葉不能頂飽不能賣錢,隻能用來泡水喝,宋家人摘它做什麼。

有人好信兒,上去打探,也沒得著什麼有用信息,隻是隱約知道宋家似乎是在做什麼買賣。

沈幼卿的日子漸漸步入正軌,每日主要的進項就是上山采一些草藥,自己炮製後賣給錢掌櫃的仁和堂,不過大部分草藥都價格低廉,重樓才是賺錢的大頭。

薄荷膏的買賣也做得十分紅火,但隨著天氣轉涼,薄荷膏也不是長久之計。

而且經過她們幾日的采摘,山裏的重樓和薄荷葉已經所剩無幾,為了長久發展,沈幼卿便讓大家停了手。

她還留了一點重樓種在空間裏,經過靈泉水的澆灌,已經茁壯成長出兩批藥材。

她每次都是自己在空間裏炮製,然後悄悄放進在院子曬太陽的那一堆裏。

也就導致錢掌櫃一直疑惑,沈幼卿每次送過來的藥材都是一部分極其優質,一部分比較一般。

不過對於這種稀缺藥材他都是照單全收的。

而薄荷膏這種好東西,已經被幽州城裏所有的讀書人知曉,可以說是十分紅火。

也出現一些人效仿她的薄荷膏的樣子,做出一些成品,但是並沒有十分明顯的效果,甚至連外觀都天壤之別。

沈幼卿直接將製作方法交給了夏梅和秦杏花,自己則放開手去做別的事。

宋家每日大把的銀子入賬,已經攢下了一點家底。

本來宋母是覺得這薄荷膏是沈幼卿的方子做成的,怎麼也不肯收這些錢。

但是沈幼卿說她們是一家人,而且大嫂二嫂賺了錢也是要上交的,可不能給她例外。

不過宋母還是給她留了一半,還承諾以後知南、糯糯、甚至珈安要花費的錢都要家裏出,不能花她一分錢。

沈幼卿知道,她這是讓自己攢嫁妝呢,自己又不能反駁,也沒說還有其他的掙錢渠道,隻好接受了她的好意。

宋母還給夏梅和秦杏花分了一部分錢,用以慰勞她們每天辛苦工作。

沈幼卿偷偷伸出大拇指讚歎,宋母在自己的那個時代一定是一個稱職的領導。

她這段時間也沒閑著,一直給村子裏的人看一些小病,也不給他們抓藥,就是跟他們說一些具體病症,然後將藥方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抓藥。

還特意交代了,信她的話就直接抓來熬上就好,不信的也可以再去鎮裏的藥房診脈,再看看她的藥方如何。

不過大部分人都十分認同沈幼卿的醫術,並不會再多花一分冤枉錢。

到了八月初八,宋季衡陪著宋懷澤去考童生試,一家人都十分例外的沒有下地勞作,而是整齊地坐在房簷下。

繡花的繡花,磨藥的磨藥。

宋家的房簷做得很寬,既能擋住太陽又能擋雨。

沈幼卿捧著一本書仔細研讀,宋家人對此已經見怪不怪了。

畢竟這些掙錢的玩意兒都是從書上學的,秦杏花巴不得沈幼卿能多讀些書。

甚至在她讀書的時候,還會特意交代家裏的孩子別去打擾她。

正看著書,沈幼卿餘光又注意到了那個身影。

她已經在宋家門口徘徊好幾日了,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