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納秀女是皇帝的特權,但秀女這名詞對於魏朝來說已經是很遙遠的事,以往每朝每代都會有不少的秀女被納進宮,但因楊瑞本身就是女子,而她當政又有二十載,宮裏連小宮女和太監都很少,更別說嬪妃和秀女。現在韓健初登基,又馬上平定了豫州和鮮卑之亂,將北方權力歸於他一人之手,下麵的人也就難免要獻媚,而進獻秀女顯然是最好的辦法。
韓健未置可否,寧原道:“陛下寬厚仁慈,但內宮需要充盈,也是為陛下的千秋基業。老臣與洛陽各家的人有詳細的交待,所預選之秀女皆都以十五歲至十八歲待字閨中室女,會有禮部會同宮中女官作出甄選……更何況,按照舊製一切宮中女官也都是出自秀女,陛下就算不準備將秀女留在宮中納為嬪妃,也可令其進宮接受教導,將來送出宮闈,也不失陛下的仁義之心。”
因為之前韓鬆氏跟寧原對魏朝舊派係老臣的清洗,使得很多人擔心韓健登基改元後會進行第二輪大麵積的清洗,以現在韓健的文治武功,已經不得不令北方的士族階層所忌憚,他們心中惶惶不安,生怕下一個即將要覆滅的家族蔓延到自己身上,幹脆就想盡辦法來跟皇宮有所聯絡,寧原很清楚這一點,他幫各世家的人在選秀女之事上穿針引線,必然也能得到不少的油頭,更能籠絡一些家族為他所用。
韓健本可拒絕,但有些事是要順應民意的,本來宮中冷清就需要增加人手,韓健思想相對開明,不想增加小太監的數量,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增多宮女,再從秀女中選出女官來為皇宮所用,如此也能令洛陽及北方的世家心安,也算是一舉兩得。
思慮之後,韓健點頭道:“那事情就交由寧太師去辦理。”
“謝陛下抬愛,老臣定當不負陛下所托。”寧原心中也有些寬慰,在近來他奏稟韓健的事情中,多半都被韓健給駁斥回來,他知道這是韓健在算舊賬,若非是還要相對倚重他早就追究之前跟韓鬆氏聯手打壓異己之事。唯獨隻有在選秀女這件事上韓健同意了他的奏請,令他感覺送女人這途對於韓健是行之有效的。
選秀女要以禮部為負責,按照以往的規矩,是要以皇後為主導,宮中女官來負責遴選,帝王是不會參與的,進選到宮中的女子也僅僅是留名,最後再根據需要選擇不同數量的秀女進宮,到秀女二十二歲以後,宮中不涉婚嫁,但在之前凡是在宮中秀女名冊上留名的女子,無論是否被遴選進宮,都不得婚配,一旦婚配連家族都要跟著受牽連。
說完選秀女的事,韓健道:“寧太師不著急走,在一旁候著,之後尚書台和兵部的人會前來,還有事商議。”
寧原原本以為大功告成,要回去跟他的人做商議,在進選秀女這件事上有一些特別的安排,主要是為他的親信家族提供渠道,讓這些家族的女子可以順利被選為秀女進宮。但聽到韓健的話之後,寧原才知道韓建留在燁安閣並非是等他來奏稟事情,這次請的是尚書台和兵部的大臣,看起來像是有文政上的事要說,也可能是軍事上的,在韓健登基後朝廷的衙門職責分配相對集中一些,隻是韓健回到洛陽之後,才將原本已經近乎荒棄的兵部重新重用,而原本軍所衙門的將領和謀士也被統一調配到兵部,軍所衙門則近乎於空置。
很快尚書台和兵部的大臣都前來,為數也不少,有二十多人。等人差不多到齊,韓健才將蘇廷夏撤兵之事告知,在場之人沒有馬上發表見地,對於蘇廷夏,這些人可謂是心情複雜,按照道理來說,蘇廷夏是蕩平渤海狙擊鮮卑騎兵又是出關三千裏掃蕩草原的功臣,可從心理上來說,蘇廷夏治軍實在是“作惡多端”,用的是以戰養戰甚至連自己人都搶都殺的方略,在百姓中聲望也很差。這樣的人撤兵回來並非是什麼好事,這些人難免會想,這是蘇廷夏在北方劫掠不到油水了,才撤兵回來,那河北一代的百姓可就要遭殃了,剛被鮮卑人洗劫一空,現在蘇廷夏回來就意味著要麵臨第二輪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