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章 三枚變一枚(1 / 2)

雖然說林文製造了一個假象,但是還是放心不過,特別是臨走前看到那個黃衣年輕人看著自己放光的眼神,幾乎一路行走帶跑的拐了個彎,走進銀行,才鬆一口氣。

十幾分鍾後,林文帶著陽光的笑容走出銀行,褲兜裏的信封已經扔在銀行內的垃圾桶裏,取而代之的是一張輕薄的銀行卡,滿意的親一口新嶄嶄的銀行卡,林文一臉掛著笑容走回學校。

回到教室,還有二十分鍾才上課,林文不慌不忙的拿出郵票放在書桌,想了一下,又拿出自己那台破爛的手機。

手指在模糊看不清的鍵盤上艱難的按下一個個鍵,好不容易的把自己想要打的字打在屏幕上,連接網絡查詢。百無聊賴的等了兩分鍾,屏幕上終於跳轉到自己想要的頁麵。

林文當然是想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戰利品,他搜索到郵票的曆史,郵票的雛形最早出現於17世紀中期。165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區開辦郵政的物權賜給維拉葉。維拉葉在巴黎設立了“小郵局”,還在街道設立了郵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遞信件。維拉葉采用一種名為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出信給用戶。寄信人把郵資付訖證套在或貼在信封上,寫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郵局收取信件以後便把郵資付訖證撕毀,然後把信件投送給收信人。這種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可以說是郵票的前身。這種標簽隨用隨撕毀,沒有留傳下來。

最初的兩枚郵票設計也是多得羅蘭·希爾。為之他收到數千份設計,最後都為他棄之不用。郵票上的畫像來自於一枚他特別喜歡的1837年紀念幣。麵值1便士的郵票是黑底的,2便士麵值的則是藍底。亨利·科巴(HenryCorbald)為之製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則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廠(Perkins,BaconPetch)承擔。而黑便士郵票也有其不足之處,郵票上的黑色郵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鑽空子(漏洞)將其反複使用。為此,之後的1便士郵票改用紅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紅便士宣告誕生。

這紅便士郵票正是英屬圭亞那洋紅色帆船郵票,發行於1841年,麵值一分,洋紅底子,黑色圖案,是世界現存曆史最悠久的郵票,也是最珍貴的,全世界僅存三枚。

林文看到屏幕上熟悉的照片,頓時熱血沸騰。手機屏幕上的照片和與之相鄰擺放著的幾枚郵票一模一樣,不禁圖案和樣式一樣,就連上麵那個空缺了一枚的地方也是相吻合。

網絡上還有介紹,僅存的三枚紅便士原本是四枚連在一起印刷出來的,相傳1843年,羅蘭·希爾想念他遠在德國柏林的友人,特意寫了一封信寄給他的友人,當時羅蘭·希爾就在這四枚剛印刷出來的郵票中撕下一枚貼在信封上,其他三枚被他夾在書本裏保存下來,1844年1月,新的郵票取代了這第一款紅便士郵票。

如果這幾枚郵票是真的話,那豈不是價值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就算是假的,就憑這真假難分也可以賣不少錢。林文看到這些“未來的金錢”,開心的笑了。

愛不釋手的捧著這幾枚珍貴的郵票,林文一臉癡迷。張濤睡眼惺忪的走進教室,忽然定睛一看,心裏就疑惑了,林文這次竟然比自己還要早到教室,這不合常規啊。

張濤頓時來神,他小心的抄路到林文身後,探頭看見林文手拿著幾枚郵票傻笑,按捺不住好奇的心,一手探過去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