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劉備以病居幕後,太子台前監國事!(3 / 3)

而且

察舉製已經是有幾分科舉製的雛形了。

九品官人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察舉製的弊端,但同時,他也向世家低頭了。

噗~

劉禪還留在嘴裏麵的茶水,徹底憋不住了,直接給劉備頭上吐了個滿的。

在知曉劉禪收了甄宓之後,劉備便為自己的這個兒子擔憂了。

也就是說德行次之,能力為上。

九品官人法確實是有好處,譬如說從地方豪強手上,得到了選官任官的權力,畢竟當時察舉孝廉,是要有人推薦的。

四科變兩科,而且是最好操作的那些兩科被取締了,剩下的兩科,便是要考校真才實學,士族的利益,肯定是受損的。

除了盡力之外,還能做什麼?

“罷~”

“待開春之後,一年之內,兒臣便可安撫巴地蠻夷。”

九品官人法的壞處,作為後世人,劉禪比誰都清楚。

現在天下可沒太平,可不是清除異己的時候。

知曉?

“此事牽連之人,莫要太多,另外,這段時間,太子先接觸國事,如無大事,不必通稟與我。”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關羽、張飛都是一開始就追隨劉備的人,無論感情、功勞還是才能都可以說位居蜀漢將領前兩位。

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位於嘉陵江中上遊,秦巴山南麓,山圍四麵,水繞三方,為巴蜀要衝,軍事重鎮,東靠巴中、儀隴,南連南部,西鄰劍閣,北接蒼溪,乃是川北的政治經濟中心。

劉禪說道:“閬中之地的重要性,兒臣清清楚楚。”

到了漢代,為了適應國家統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選拔官吏的製度,名為“察舉製”。

“三十女人如虎狼,伱身子骨還未長開,且不可沉迷男女之事。”

曹魏居於中原之地,國力恢複得更快,即便劉禪在其中搞了小動作,但也阻礙不了多少。

“太子所言之語,孤都信,不過現如今離開春,尚有一段時間,太子不妨將人生大事先解決了,你若是成家了,孤的心,也可以放下一些了。”

被舉者經考試後,由政府量才錄用,這樣既保證了選才標準能貫徹實行,選出真正的人才,還能保證競爭的相對公平,令下層人士有進入國家管理層的可能。

雖然其中有很多黑戶,但不可爭辯的是,益州百姓確實不多,朝廷能夠收的稅,也不多。

謀逆之罪,若是要追究的,那可是要夷三族的。

所以說,張飛鎮守的閬中其實是和漢中、成都(劍閣)成掎角之勢,對蜀漢政權的意義不言而喻。

幾十萬百姓,便可多養幾萬人的大軍。

孝廉察舉的弊端在西漢就已暴露,東漢中葉以後變得日益嚴重,“察孝廉,父別居”的民謠說明在時人的眼裏,孝廉察舉的結果恰是對其名號的一種諷刺。

劉備輕聲冷哼了一聲,看起來有些責備。

隻有腹稿?

劉禪小臉一紅,說道:“確有之。”

現在劉備聽聞劉禪要改換選官製度,馬上便想到了這九品官人法。

“父王,臣下確實有一件事情,需要向父親稟明,此事可稱之為事關重大。”

劉備也知道,這再說下去,怕是要少兒不宜了。

“那彭羕,太子要如何對付?”

沒有定計?

察舉是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製度,也叫“選舉”。

從閬中往上可以順道直達漢中,如果漢中發生戰事,魏延方麵吃緊的時候,張飛可以率部及時增援,確保漢中安全。

他說的話,劉備不能不信啊!

再這樣說下去

不好收場啊!

沒想到你劉備濃眉大眼的,卻是這樣的人!

劉備覺得,還是要教自己兒子一手的。

那些所謂之經傳,文賦,不做考校。

“兒臣欲複左雄陽嘉新製之議。”

通過對比鎮守荊州的關羽、鎮守漢中的魏延,劉備實在是對不起自己的這位“三弟”,難道劉備當時已經老糊塗了?

劉禪輕笑一聲,說道:“既是謀逆,那自然便是要誅殺了。”

而且,閬中位居嘉陵江中上遊,如果順流而下的話,還可以直達江州,支援東線,防止東吳的突然發難。

隻要你肯賣命,你家的子弟,就不缺前途,不怕沒有官做!

聽著劉禪的一番話,劉備感慨道:“太子既然將所有事情都考慮到了,便按照此法施行罷!”

劉備心裏已經打定主意了。

等過幾天,將劉禪的婚事敲定了,他便躲在宮中休養身體,退居幕後,這漢中國的大事,便由他這個寶貝兒子來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