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劉備以病居幕後,太子台前監國事!(2 / 3)

不多。

為了一時的穩定,而讓子孫後代為他的決策而背鍋,這不是劉禪的性子。

漢代察舉製“四科取士”為:“一曰德行高妙,誌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四曰剛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隻要劉禪將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戰國時期出現“軍功爵製”,又興起“養士”之風,招攬有才幹、善言辭的人才,不論出身,為國君、諸侯服務。

劉禪思索片刻之後。

你這小子,沒有定計,還敢說大話?

沒有金剛鑽,敢來攬這瓷器活?

但這可是自己的寶貝兒子,平定過南中四郡蠻夷,收複過荊襄九郡,更是將汝南郡都拿下來的人。

武帝時“察舉製”達到完備,各種規定相繼推出。

謀逆之罪,自然不能輕易原諒,但是謀逆之罪,也不宜過度牽扯。

關鍵是夜夜笙歌之後,一個種都沒種下?

“哼!”

那自然是要改良察舉製了!

夏、商、西周實行“世卿世祿製”。

反正,九品中正製這種妥協的製度,絕對不是劉禪想要的。

劉備眉頭微皺。

劉禪隻是打開了下層提升的通道,並沒有將那些大士族的通道堵死了。

後人有後人要做的事情,他這個前人,便是不給後人留些遺產便也就算了,還給後人挖了坑?

有屠龍術在手。

同時,朝廷也不斷有“所舉非人”的批評。

而陽嘉新製中,將四科變作兩科,隻取經術與文吏兩科。

選官製度更改?

“聽說其中,還有一個是曹丕的夫人甄宓?”

簡而言之,那便是務實!

對於現在的漢中國來說,務實明顯就是最好的選擇。

劉禪心中腹誹。

但這些都不是完備的選官製度。

彭羕?

而這個推薦的人,自然是豪強出身了。

而若是能夠消化巴地百姓,無疑能給給漢中國多加幾十萬百姓。

“牽連多少?”

除了對內的防守優勢外,對於攻打曹魏的隴右地區,閬中一樣可以大有作為,直接對武都、陰平構成了巨大壓力。

這不是他劉禪能做出來的事情。

惠帝、呂後詔舉“孝弟力田”,察舉開始有了科目。

考試是漢代察舉製度的重要環節。

你推行科舉製,這不是將地方的權柄削弱了?

他們不會反抗?

利益受損,難免不會出來作亂。

根本不及曹魏。

任何製度,發展了三百年,都會變得腐朽落後。

而如果漢中失守,張飛則可在閬中構築第二道防線,甚至安排劍閣的防禦,危急時刻,還可以直接增援成都,防止敵軍長驅直入。

“不知這國中士族,可會答應?”

劉禪咳嗽兩聲,說道:“父王,婚約之事,父王定個時間便是了,至於後代血脈,孩兒隻能說,盡力。”

“咳咳。”

“閬中乃是要地,其重要性兒臣知曉,若是兒臣過去,必能收服巴中蠻夷,至於如何收服,現在兒臣隻有腹稿,真正要解決巴地之禍,還得到了當地,再來用計。”

“確有之。”

劉備眼睛一亮,問道:“太子是想要將四科變作兩科?”

但是,張飛作為劉備的心腹大將,是當時難得的將才,而劉備隻讓其鎮守縣級市閬中,實在是大材小用。

“隻是翼德在閬中也是頗為盡力,各種方法都試過了,卻還不能收服巴中蠻夷,難道太子有辦法?”

“兒臣並非是要用九品官人法。”

“那便是我漢中國的選官製度,需要更改一二了。”

“隻是.閬中之地,若是生亂.”

一年?

劉備愣了一下,他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最後點了點頭。

故在東漢順帝陽嘉年間,由尚書令左雄首倡,漢順帝推行,對孝廉察舉製度進行了改革,限製察舉年齡,引入考試機製,進一步明確了人才標準。

相比於豪強,世家這股勢力,明顯就更加難纏。

從閬中的重要性而言,劉備讓張飛鎮守在此,不但不是“大材小用”,反倒是十分倚重。

是故,閬中並非隻是現在的一個小城那麼簡單,對於漢中國政權而言,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隻有劉備信任而又具備才幹的將領才能勝任鎮守之職。

“孩兒,孩兒當然知曉。”

還是有意要打壓張飛?

畢竟劉備的三塊主要的地盤一個是荊州、一個是益州、一個是漢中,按照正常的邏輯,的確應該是劉備坐鎮成都,關羽鎮守荊州,漢中就應該給張三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