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料想侯爺是遇了難,一直讓底下人暗中搜尋侯爺的蹤跡,可惜未果。正巧前些日子,薊州主城抓捕了大量流民,還有專程從徽州過來的官兵拿著畫像似在那些流民中找什麽人,在下使了些法子,才從那些徽州官兵手上弄到了一副畫像,觀其畫中人,英姿勃發,猜測他們所尋的,便是侯爺了。”
趙詢說到此處,麵露欣喜之色:“也是蒼天憐我,趙家書肆裏近日收了一批時文,書肆掌櫃讚揚其中一篇實乃金玉之章,在下讀後隻覺字字珠璣,本以是哪位寒門才子所作,想結識一番,這才特地上門拜訪,哪料竟是侯爺在此地!”
謝征修長的指節依舊在紅木矮幾上有一下沒一下地輕扣著,並不作聲,指尖和木案相接敲出的“篤篤”聲叫人心底發慌。
趙詢這一番懇切說辭,算是把他找到自己的緣由說清楚了。
謝征在寫時文時,就刻意規避過自己的字跡,他能找過來,聽上去似乎當真是巧合了。
他久久不出言,對方似乎也有了些惴惴不安,不過倒是沉得住氣,沒再多言什麽。
看上去是個能做事的。
謝征眼皮半抬,終於開了口:“把你錦盒中這些銀票,在開春前換成二十萬石糧食。”
趙詢得了他這句話,麵上先是詫異,隨即才露出喜色,他方才說黃白之物於他無用,如今讓他把銀票換成糧食,便是給他指了一條明路。
隻是朝中征糧一般在秋季,米商們買糧也是在那時候,畢竟正是秋收的季節,百姓不缺糧,糧價也便宜。
如今正值臘月底,餘糧百姓手中肯定是有的,這時候買比秋收時貴上幾厘,倒也不妨事。
但西北本就不是富糧之地,在開春前買足了二十萬石,距離明年秋收又還早著,這地方若是再起什麽兵戈,駐地軍隊想要就地征糧,可就征不上來了。
思及這一層,趙詢隻覺心驚肉跳,忙拱手道:“趙詢一定不負侯爺所托!”
他見謝征衣著素淨,存了討好的心思,“在下給侯爺和夫人另置一套宅院,備些奴仆使喚如何?”
謝征淡淡看了他一眼,那藏於平靜之下的審視和壓迫感叫趙詢本就半躬的身子的更低了三分。
他說:“休要自作聰明。”
趙詢再不敢提置辦宅院買婢一事,愈發謹小慎微地道:“那……在下差人送侯爺回去?”
來這裏時,是他親自去城西巷子接的人。
謝征想起方才帶著一眾小混混從街上走過的樊長玉,眉峰稍斂,回絕了對方:“不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