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喘氣平息了激動心緒之後,霍正真終於回過味兒來,「她是勾搭著咱們家去西北給她經商種地?」
霍老爺子點頭,神情慨嘆,「我就說這小姑娘不簡單,你看她行事毫無章法,卻不知道千絲萬縷盡在一張網中,你覺得她傻,做事不得利,偏偏錢賺得比誰都多,你說她是商家人行事,卻偏偏心中有大誌氣。」
說到最後,他已然是滿臉讚嘆之意,「若是日後史書有載,憑她的作為,足以青史留名了。」
「咱們商家行事的追求,最高也不過如此了,名利錢財均入囊中,卻一派光風霽月,赤子之心。」
霍正真拿著契書,心中也滿是複雜思緒,同這樣一位未來的大人物同路,還真是喜憂參半。
不過,總歸,他們走的是條好路順路,繼續走下去未嚐不可。
* * * * *
西北的糧戰如火如荼,原本心中還有底的糧商們逐漸被擠兌得站不住腳,等有人開始降低價格售糧的時候,這不安就像是會傳染一般,糧市裏氛圍立刻大變。
南地不同於西北,從來是產糧之地,從前南地商人們看不上西北這地方的蠅頭小利,懶得往西北販糧,如今被人素手一撥,西北情勢大變,瞬間變成了南地商人眼裏的金窩窩。
西北好東西越多,他們越願意來,除了西北人最喜愛的各色米糧,還有諸多商貨,縱然如今這繁榮之勢還隻局限於三州之地的繁榮城鎮,但改變就是改變,無論是肉眼可見的還是未察覺的,都是變化。
於西北軍民而言,這是盤活死地,於南地商戶百姓而言,這是新的商機。
以利導人心,所爆發出的力量是任何人都沒想到的。
等糧戰將到尾聲,西北這些原本的富商們元氣大傷的時候,顏書語也在眾人敬仰的眼神中等來了望京來使。
高家被辦,隻是開場,秦太後真正放了大手筆的,是西北官場。
顏書語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敢趁著望京的這股勢行事,前世今生,她最擅長因勢導利,亂中求生。
望京使臣是個麵白無鬚的中年人,看不出是內侍還是官員,但待人行事很有章法,在見到顏書語時笑著送上了一封手書,「這是太後娘娘給顏小姐的信,您不妨看看,我回京時好回稟娘娘。」
顏書語笑著接過,認真看信,信中並沒有客套寒暄之語,隻說她在西北所做之事不錯,不過商家不比官家,有些事要把握好分寸,她的人會配合她做好善後之事,讓她不必擔憂,當然,離京之前送她的瓷器,若是還有其他的,不妨一起送上京來。
她想要做這筆生意,她作為喜愛商貨的客人,自然會捧場。
不得不說,看完這封信時,顏書語是放心的,秦太後是真正做大事的人,方方麵麵考慮得仔細,如今她雖然掌控了西北糧市,但畢竟名不正言不順,這握在手裏也是燙手山芋,有秦太後出手幫扶她一把,再好不過。
在中年人的笑容中,她認認真真的寫好了回信封好,「勞太後娘娘費心了,小女心中感念太後恩德。」
那中年人笑意更深,態度比之剛才也更好,「姑娘能明白太後娘娘的心意就好了。」
來西北時,他本擔心這顏家姑娘不理解太後真意,隻以為他們是來搶好處爭功勞的,但如今看這小姑娘的做派,想來沒有浪費太後娘娘為她思慮的一片苦心。
懂得感恩的聰明人,從來都招人喜歡。
有了秦太後的勢可借,這西北糧市比顏書語想像中更快安穩下來,畢竟官與商一起發力,這好處顯而易見。
西北三州之地由朝廷主導,分別成立了糧市三司,農墾司、種植司、雜物司,專管西北糧食與糧市之事,顏書語作為被官方認可的合作對象,無論是本人還是身後糧商們都受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