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6章(1 / 1)

殷懷璽對梁賊的實力早有評估,並斷言梁賊打進京兆是注定的。

而虞氏的做法,實在是出人意料,和當年忠烈公弑君,大開城門,迎接新帝,又是何其相似?!

直到這一刻,虞幼窈終於能領會,族老們給家中子孫後代上族史時,說的第一句話:“虞氏是普天之下的虞氏,忠的是天下萬民,治的是國泰安康,謀的是萬世太平,盛的是民生大計,虞氏的脊梁是這天下千千萬萬的老百姓築就的。”

那時,她並不能領會。

得知母親的死因後,她對虞氏族多多少少心存了一絲怨懟,總認為虞氏族涼薄重利。

直到祖母去世之後,她來了襄平,和虞氏族往來漸密,漸漸也感受到虞氏族的庇護,也明白了,一個大家族是沒有公平可言,要求人人均等,平等,聖人也不可能做到,公平更多的是體現在尺度上,對待人事把握一定公平尺度,在一定的尺度上,做到一視同仁。

然而,公平不代表公正

可這世間,唯有公正可講。

公正是什麼?

“公”代表的是廣意,大眾。

“正”,不偏私,正直。

公正是法度,代表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對大多數人做到不偏私,公正,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在公平和公正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公平是衡量公正的尺。

公正在人心。

即公理!

而虞氏族,就將這一點把握得很好。

虞幼窈緩緩閉了閉眼睛,聲音也有些發幹:“外麵都說了什麼?”

夏桃咽了咽唾沫:“說、說什麼的都有,有人說二爺此乃大義,是圖我華夏子孫後計;也有人說,二爺棄京保北,不忠於朝廷,實乃不忠不義之輩,此等強取豪奪的行徑,與惡匪無異,有辱斯文,令人所不恥;還有人說,二爺被梁賊嚇破了膽子,棄京保北說得好聽,是為了支援北境戰事,其實是將大周朝供手讓與梁賊……”

放棄了京兆,就等於放棄了,還沒有被梁賊占領的北方各地,放棄了那些無辜可憐的百姓。

虞幼窈深吸了一口氣,虞宗慎確實是站在大義一麵,可無端抄沒了家產的人家,不管無不無辜,沒經朝廷律法定罪,卻是遭了無妄之災,又焉能咽得下這口氣?少不得也要大肆宣揚他的惡名。

這種做法,也確實受人垢病。

便是當年弑君的忠烈公,若沒有高祖皇帝以【忠烈】為其正名,忠烈公的名聲,也未必會專美後人。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從不是說說而已。

虞幼窈沒辦法違背良心,說虞宗慎不該這樣做,畢竟受益的人是殷懷璽,也是五十萬幽軍,更是被他們舍生忘死,守護的大周百姓。

收起了京裏傳來的秘信,虞幼窈重新換了一身衣裳,喚來溫管家,召集了王府裏的軍師幕僚議事。

一行人盯著輿圖指指點點,經過反複推敲,最終確定了接應路線。

“京三營已經出發了,鎮國侯在秘信中交代了運送路線,安排了接應的時間與地點,我們要在指定的時間、地點接應京三營,及運送的東西,襄平城留守了五萬精兵,抽調一萬人,分成十批,分別在我們議定的接應路線上,設下接應點,各批人馬互相配合、呼應,進行隱蔽、埋伏、掩護、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