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1 / 1)

虞閣老笑了:“這不就結了?”

“結了?”朝臣們麵麵相覦。

虞閣老幹脆把話說明白了:“北方大部分地區都遭了旱,田地裏旱著,不能種莊稼,東北三省受災輕,正好武穆王要推廣番薯種植,那就把流民遷去種番薯,武穆王手握重兵,流民們有武穆王震著,也不敢亂來。”

朝臣們頓時無語了,有些心動,但又畏懼武穆王之威,擔心把這個大麻煩扔給了武穆王,武穆王會不樂意。

“這、這樣不大好吧,北境是在武穆王轄下,他收容北境的流民,也能說得過去,若是把其他地區的災民也弄過去,幾百萬張嘴等著吃飯,番薯這還沒影呢,怕不是要把軍晌都吃空了。”

“武穆王沒有義務接收除北境以外地方的流民,他若是拒絕了,我們也沒有辦法啊”

“對啊,武穆王也不是好相與的,還是不要去觸他的黴頭……”

“這、萬一惹惱了武穆王,就不好收場了……”

“……”

把流民遷到東北三省去,這倒是一個好主意,既能安置流民,給流民一條活路,又能解決一個禍患,將流民這個燙手山芋扔給武穆王。

但問題是!

武穆王也不傻啊。

經過山東平叛,周厲王一案,武穆定北王已然在朝中立威顯能,尤其是內閣,對他尤其忌憚。

虞閣老一臉恨鐵不成鋼:“我說你們一個個,平常看著挺精明的,可到了大事上,怎麼就犯起糊塗來了?你們想想啊,大周朝初立之際,高祖皇帝在遼東一帶,下設了遼東都司軍鎮,言滄海之東,遼為首疆,中夏既寧,斯必戍守,並且頒發了一係列強邊禦外的國策,還將大批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流民,遷往了北境。”

朝臣們漸漸回過味來。

齊大人更是一激動,猛拍了一下大腿:“對啊,北境地廣人稀,遷移流民,發展人口,進而提高生產力,也符合強邊禦外的國策,既是國策,武穆王就不能拒絕。”

一個“國策”,就解決了困撓朝臣的心病,朝臣們頓時高興起來——

“虞閣老此乃高見……”

“果然,薑還是老得辣啊……”

“虞閣老此計甚高……”

“……”

虞閣老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武穆王是藩王,不好插手官府的事,但大批流民遷往北境,官府也不好管束,還需要武穆王出麵威懾,也不能讓武穆王借著藩王的身份撒手不管,屆時出了問題,誰也兜不住。”

齊大人眼皮重重一跳,這是要讓武穆王插手官府的事?

朝臣們也是一愣,忍不住仔細思量這話。

虞閣老將朝臣們的表情看在眼裏,因為查閱過高祖皇帝頒下的國策一應內容,便是談了這等敏感的話,也是氣不喘,心不慌。

“既是國策,當人人奉行,武穆王也不能置身事外,當年高祖皇帝主張遷移流民,就是在遼東都司的協助之下。”

立馬就有內侍出了大殿。

不一會兒,就抱了一摞書過來,都是有關高祖皇帝頒發的國策內容。

朝臣們立刻開始翻閱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