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虞府呢?
虞宗正既然生了從龍之心,那麼究竟是什麼給了他這樣大的底氣?
虞幼窈輕抿了唇兒:“我知道,榮郡王府的花會,隻是一個開始。”
娘留給她的嫁妝產業,已經十分龐大了。
前幾年,祖母又將娘當初臨終前,贈予虞府二成的盈利,連本帶利地還給她了。
贈予族裏的三成盈利,雖然是拿不回來,但祖母也沒叫她吃虧,去年就去了一趟族裏,與族老們商量,挑了一些族裏積藏的字畫、古籍等,送給了她。
族老們的決定,虞幼窈也能理解。
虞氏是大族,族裏舉業,入仕,都需要龐大的資源,錢財是必不可少。
好兒不謀祖產!
自古以來,隻有家道中落的不肖子孫,才會典家當祖,世族重人倫和傳承,對這一點尤其看重。
這些古物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不到萬不得已,也不好舍了出去。
就算舍出去,換了銀錢,這錢要怎麼分?
都是老祖宗的後代子孫,厚誰薄誰都難辦。
倒不如,贈了對家族有貢獻的後輩,鼓勵後輩子孫,不僅名聲上好聽,麵上也漂亮。
謝氏對族裏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謝氏那三成的利潤,言明了是贈予族裏,能完全掌握在族老手裏,做為培養後代子孫的資源,就不會產生一些無畏的爭端。
當年,謝氏去世之後,虞老夫人親自去了族裏,已經言明了,錢不是白給族裏,族裏不光要承謝氏的情,照應謝氏之女,還要認謝氏對族裏的貢獻,不能白占族人和後輩的便宜。
這是寫進契子裏的,隻要族裏還要臉,就不會不認。
虞氏族也是傳承千年的世族,家族雖然落魄了,可底蘊還擺在那裏,這些字畫古籍,大多都是古物,難以用價值衡量,還是她占了便宜。
祖母早前,還將自己大半的產業,過到她的名下,為免和虞府攀扯不清,還去官府存了底,足以證明,這些產業是屬於祖母私有,不屬於虞府公中產業,更不屬於族裏的族產,虞老夫人有處置的權利。
大約是沒在身邊照看,謝府對她總心存了一分愧疚,教養上抽了不手,就在錢財上對她大方,總擔心她受了委屈。
十幾年下來,謝府零零總總,送了虞幼窈不少產業,連商船也不帶眨眼地送她,加起來竟也不比娘的陪嫁產業少了。
這是明麵上的。
暗地裏,她名下的“璽心”鏢行,已經在黑白兩道打出了名號,鏢運也形成了規模,南貨北賣,北貨南銷的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之後,又在陸運的基礎上,又開拓了河運,也開始沾手鹽、茶、布、瓷等朝廷禁令的私貨,也算是風聲水起,賺得起飛。
好在創建鏢行時,她多長了一個心眼兒,讓謝府幫忙弄了一個旁支的身份,否則叫人查出了她是鏢行背後的東家,還要更惹眼。
近幾年,表哥通過鏢行暗裏囤積物資,因為鏢行貨運的特殊性,往來十分便利,也不會引起朝廷的關注。
除此之外,她和表哥合作的海上貿易,因為有謝府的參與,也都十分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