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傷心欲絕(1 / 2)

太陽升起,陽光照進早朝的大殿,燃著的燈火趁得有些暗了,整個朝堂在太陽出來以後變得比之前暖和了些,然而,早朝的諸位官員之中有些人卻感覺冷若冰霜。

“這是一塊蜀錦,出自西市張氏布行,應該跟蜀中進貢的錦緞相差無幾,長安城中很多人都習慣用這種錦緞做成衣。”

李清手中拿著一塊明黃色的錦緞,緩緩說道,

“家兄李瑞是經營蜀錦布匹生意的,所以對張氏布行熟悉一些,三月中的時候家兄無意中聽說張氏布行進了一批這種錦緞,是京城之中一家王府訂購的布料。”

唐朝對服飾的顏色規定的比較嚴格,文武百官根據品級不同官服也不同,普通民眾穿衣同樣不敢篡越。這種明黃色一般隻有宮中或者各個王府才會用到,勳貴和普通民眾根本就不會使用這種顏色的布料。

張氏布行是蜀中最大的布商,同樣也是蜀錦貢品的皇商。位於長安西市的張氏布行是長安城中最大的布行,一來是因為張氏布行有著皇商的名頭,人們對於他家布料的質量有著信心,長安城很多勳貴之家都是由張氏布行提供布料的;二來,張氏也是長安最大的成衣行,張氏布行有很多從蜀中過來的錦織能手,縫製工藝一流,樣式同樣引領京城時尚潮流,長安居民蜂擁而入西市,就是為了能夠第一時間買到最為流行的服飾。

“這跟蔡溫有什麼關係?”

楊慎矜皺眉問道。

“這批布料正是由蔡溫經手送往岐王府的。”

“岐王府用這種布料也不算違製,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楊慎矜反問。

“本來沒有什麼奇怪之處。不過這種事情讓府中的一個管事負責就好,完全沒有必要讓一個王府的供奉出麵。”

李清把手中的布料遞給高力士,高力士雙手送至李隆基麵前。李清接著說道:

“微臣好奇,暗中留意了一下,發現這批布料不是直接送去王府,而是在張氏布行被做成了成衣。”

“難道做成的衣服有什麼不妥之處?”

站在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的李林甫這時候問道。

李清站在那裏,身體微躬,對著李隆基沒有說話。

坐在龍椅上觀察下麵百官神態的李隆基放下手中的錦緞,沉聲說道:

“恕你無罪,說。”

“是。微臣聽說是被製成了龍袍,所以才把岐王府的蔡溫召去詢問,沒想到被諸位禦史誤會。”

李清輕聲說道。

李清聲音不大,然而這句話聽進諸位大臣的耳中,無異於雷鳴之響。整座大殿之中驟然間變得安靜無比,群臣的呼吸聲清晰可聞。

龍袍是什麼東西,在場的百官自然清楚,唯有聖上才能穿著的龍袍,岐王府為什麼會讓人私下裏製作,難不成有什麼不軌之心?

隨著李隆基年事漸高,諸位皇子對於上麵那個高高的龍椅不免有覬覦之心,雖然很多人表麵上對於皇位沒有什麼興趣,然而私底下的動作卻是無人知曉。

京城之中太子李亨為儲君,擁有開府的資格,然而大唐諸位皇子之中很多人也是有開府資格的。不少人手底下同樣彙聚了很多能人異士,百官之中有些人心浮動,一樣在關注京城之中各位皇族的動向。雖然李隆基這些年漸漸不理朝政,然而對這些事情還是很敏感,一個當政三十餘年的皇帝,一個年輕時候雄才大略的聖上,對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同樣清楚,隻不過並沒有點明罷了。甚至於李隆基還有意無意的縱容皇子之間的這種爭鬥。所以這些年太子李亨行事才小心謹慎,步履維艱,生怕一步踏錯,失了太子之位。

李珍不過是一個嗣岐王,是沒有資格作這種皇位繼承人的候選的。那麼,為什麼李珍如此大膽竟然私造龍袍,又是為誰準備的呢?

朝堂之中,百官心中,這一瞬間百轉千回,竟然沒有人敢於出言,就連剛才叫嚷著彈劾的諸位禦史也識相地閉了嘴。

李林甫聽了李清的話,微微皺了下眉頭,李適之看著李清,揚了揚眉毛,站在最前麵的太子李亨眼神亮了起來,而作為當事人的岐王李珍嚇得連忙出列跪在了大殿中間,叩首連呼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