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廣州城的禁煙運動(7)(1 / 1)

大清的官員在執法時,對其他政策經常通融,但對這一條禁令卻是貫徹始終。曾經有三個夷婦偷偷跑來跟丈夫幽會,廣州政府如臨大敵,徹底中斷了對外貿易,所以夷婦偷渡那是很嚴重的事件。

關天培這麼一搜查,馬他侖急了。他也不理義律的要求,直接就派人送給關天培一封信,責問關天培:你也是一位將軍,搜查我老婆目的何在?關天培回信說:原先義律跟鄧大人有點小誤會,他寄信不寫稟字,鄧大人拒絕接收,這事跟我沒關係,大清有規定,外國軍艦不準駛入。

馬他侖很生氣,他說:義律的事跟我也沒關係,我隻問你,你幹嘛非要搜查我老婆?你這樣做讓我感覺受到了侮辱,你必須跟我說清楚。

關天培說:哪有此事,這事跟我沒關係,這是土人亂說的(土人妄言)。我派人來跟你解釋清楚。以後誰要是得罪馬將軍,就是得罪我關某。這個栽贓土人的辦法,倒把馬他侖搞得不好說什麼了。

關天培派了兩個人,副將李賢和代理守備盧大鉞登上了英國軍艦,對英國的海上軍事實力進行了參觀,雙方互換了名帖。分手時,船上和岸上的分別響了三記禮炮。馬他侖也沒再追究“土人”搜查自己老婆的事,臨走時,他還托人送給關天培幾瓶洋酒,讓關將軍開開洋葷,雙方在友好和尊重的前提下互交了白卷。

關天培跟鄧大人的行事方式完全不同,按說他是鄧大人的部下,不應該與馬他侖直接書信交往。但是兩年前律勞卑事件曆曆在目,僅僅兩艘軍艦就突破了整個廣東水師的包圍,還把虎門炮台打得丟盔卸甲。英國軍艦的實力他很清楚,如果再不放下架子,釀成對峙事件隻怕誰也沒辦法收場。這就形成了天朝特有的一個現象,文官事事強硬,而武將步步退縮,整個近代都是如此,原因在於實力的差距。此時,義律也怕再不解釋軍艦的來華目的,會引起嚴重的衝突。他趕到廣州,派秘書小馬禮遜拿著信件去求見總督鄧大人,解釋說來華的軍艦並沒有惡意。

鄧大人把信件看完之後,再把信件退了回來,理由是信上沒有“稟”字。義律沒有辦法,隻好再次回到澳門。

本來義律要繼續為了這個“稟”字,與廣州政府,還有總督大人周旋,卻因為一個偶然的事件,讓他不得不放棄了近二十個月的努力,這就是群眾圍攻商館事件。

第三節:最做作的詩人

介紹完義律,我們再來看看另一位主角,兩廣總督鄧廷楨鄧大人。

鄧大人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在他的身上有三個非常響亮的稱號: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他是一個大貪汙犯,最後他是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