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時候,維廉明娜出宮,嫁給了比她大18歲的斐迪南·俾斯麥。
由於父母的出身、經曆完全不同,小俾斯麥的童年生活就很糾結:
他爸爸希望他將來去當兵,而且別像自己當年那樣吊兒郎當的,要當就要在軍隊裏混出點名堂來;他媽媽卻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政治家,跟他外公一樣出入宮廷,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俾斯麥可不是獨生子,他有一個比他大5歲的哥哥,後來還有一個妹妹。女孩兒麼,父母倒沒怎麼管,可這小哥倆兒就免不了成天聽他們爹媽的嘮叨了。
1822年,8歲的小俾斯麥終於暫時不用聽爹媽的嘮叨了——他被家裏送到柏林,在威廉街139號的普拉曼小學上學。
小俾斯麥的第一年小學生活還比較開心,可從第二年開始,他的美好生活就結束了。因為他的同學們基本上都來自於城市資產階級家庭,當他們知道小俾斯麥是鄉下土財主的孩子之後,就開始排擠他。
論家境,俾斯麥和他們差不多,但是論文化修養,論見世麵,這些城裏孩子可比小土財主俾斯麥強多了。幸好當時沒有家長會,不然的話,讓俾斯麥那個隻知道怎麼打野鴨抓兔子的爹,坐在一群張口閉口都是什麼投資啦、實業啦、辦鐵路啦什麼的商人中間,小俾斯麥非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不可。
1827年,俾斯麥小學畢業,升到專門接納上層社會子弟的腓特烈.威廉文科中學繼續念書。中學期間,俾斯麥繼續受排擠。就這樣,在形成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人生關鍵階段,俾斯麥同學的幼小心靈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以至於整個青年時期,俾斯麥就是一個玩世不恭的普魯士憤青,而他後來那種絕不低頭、任何時候都要當老大的性格,也就此慢慢養成了。
學生時代受排擠,沒人跟俾斯麥玩,倒成就了俾斯麥的外語能力。別人出去逛街辦酒會的時候,他隻好躲在宿舍裏啃書本。5年的中學下來,俾斯麥學會了英語、法語、俄語、波蘭語和荷蘭語,還懂了拉丁文和古希臘文。俾斯麥後來當了那麼多年的外交官,語言的底子就是中學這幾年打下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