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年法國強迫普魯士和俄國簽署的《提爾西特和約》引來了很多俄國人的強烈不滿,他們覺得它純粹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盡管條文裏說俄國和法國之間是盟友關係,可實際上俄國也成了法國的小跟班,比如說,俄國也要參加拿破侖領導的對英國的封鎖圈,等等。
跟隻有幾十萬平方公裏的普魯士還有奧地利不同,俄國可是個不好惹的大家夥。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仗著土地遼闊人口多,而且跟拿破侖之間隔著差不多整個歐洲,就先是拒絕了拿破侖向自己妹妹的求親,然後又在1810年允許中立國船隻停靠在俄國的港口,也就是說,直接拒絕參加對英國的大陸封鎖。
1812年,拿破侖對俄國開戰。
記得前幾年,英國曾經搞了個投票,讓網友們評選“一千年以來人類犯過的最大錯誤”。據說高票當選第一的是“武裝進攻俄國”——的確沒辦法,俄國實在是太大了。我自己的直觀印象是,每次從北京飛西歐,除了第一個小時在國內飛,最後一小時在歐洲飛以外,剩下的時間就全都搭在俄國上空了。看著舷窗外黑壓壓的那麼一大片無底沼澤和原始森林,真不知道當年俄國人是怎麼占了這麼大的一塊地方的。
拿破侖也知道俄國大,所以就準備速戰速決。他對俄國的入侵,一開始還是挺順利的,18萬俄國軍隊根本不是拿破侖50萬大軍的對手,連莫斯科都丟了。可是俄國那麼大,丟了莫斯科又能怎麼樣呢?拿破侖深入敵境,俄國人就堅壁清野,讓法軍的後勤補給完全脫節,那一年又趕上了俄國數年不遇的酷暑加嚴冬,夏天時熱死了不少法軍,冬天又凍死了不少法軍,拿破侖隻好灰溜溜地撤退。俄國軍隊又在後麵回追,來個痛打落水狗。最後,當初出征的50萬法軍,回到國內的隻有不到3萬人。十幾年來戰無不勝的拿破侖,總算被俄國的天氣和土地給打敗了。
拿破侖入侵俄國期間,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表麵上被迫配合拿破侖,出兵2萬助戰,實際上等法國大軍一離開東普魯士,他就號召普魯士人民發動起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