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哥,臨工這活挺好。就連幫忙打燈,一天居然都能拿上百塊。”
看著一臉滿足又幸福的熊欣欣,羅大衛不禁氣結的問:“那你在大陸劇組一天賺多少?”
熊欣欣很認真的算了一會說:“那時候在劇組,我們打燈加道具加劇務加編排動作,兼替身、有角色也做演員、平時也幫忙搬運道具、打掃影棚什麼的。一個人十幾份工作,每個月下來好的話,會有五百多呢!和別人一年的工資也差不多了。”
看著熊欣欣,羅大衛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從那天起熊欣欣記住了羅大衛的一句話:“你應該得到的更多,因為你很棒!”
此後正如羅生所說,自己真的得到了更多,在劇組自己儼然是第一武指了。獲得了想象不到的高額薪水同時,自己還收獲了一份尊重!就為了這份賞識,熊欣欣也暗自決定,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報答羅生。
伴隨著開麥啦的喊聲響起,甄子丹替的嚴振東一個麻包扔向了熊欣欣替的黃飛鴻,從而掀起了這組具有曆史性意義鏡頭的序幕。曆史上的第一組空間立體拍攝鏡頭在香港誕生了、、、、、、
場景中熊欣欣甄子丹,你來我往一招一式打鬥的不亦樂乎。在四周香港最頂尖的幾位攝影師,全力已付拍攝下來一組組‘重複鏡頭’。竹梯上倆人保持平衡的同時,要不斷鬥法;不大的空間裏,倆人需要上下翻飛,最大限度的來展示空間的立體性。
打鬥是全新的嚐試,拍攝更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幾位攝影師從來沒想過,原來機位還可以這麼擺放。鏡頭還在拍攝中,幾大攝影就已經激動不已,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創造曆史!這組鏡頭將會劃時代、、、、、、
徐克在調度室裏死死的盯著錄像效果,一組組傳輸過來的鏡頭,讓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鏡頭將能剪輯出什麼樣的畫麵,作為剪輯高手的他,怎能會不明白?這部片子最後賣不賣坐,自己和羅大衛都將被電影史冊所標榜!僅僅是這一場戲,這部片子就足以成為傳奇!
看著拍攝王晶被震撼了!許鞍華已經陷入沉思!麥當雄瞪大了眼睛麵色凝重的不知道在想什麼、、、、、、
能看懂的人表現出來是震撼,看不懂的人跟能感受一份拍攝的熱鬧!攝影機上下翻飛,兩個人的一場戲,卻有幾十個人在負責拍攝,一句話很好看很熱鬧!
訓練班的學員們,看不懂這組鏡頭的價值。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欣賞這組戲中,兩大替身高手的精彩對打。
呂振每次拍攝間歇都會如著魔般嘀咕:“七哥的功夫真好,我偶像裏要加上他、、、、、、”
拍攝間隙,羅大衛也不無yin*意味的詢問‘笙哥’:“場中的兩人對打的怎麼樣?”
酷酷的‘笙哥’一撇嘴:“花拳繡腿有什麼好不好的?全都是花架子嘛,弄得跟跳舞一樣。”
被噎回來的羅大衛無話可說,行家就是行家,一下子就說到點上了。香港的功夫片是結合了歐美和日本的長處而繁衍出來的。重視招式的效果同時,還非常兼顧舞蹈性的美感!說白了,香港的功夫片不是為了擊倒對手而拍,而是為了打的漂亮、打的藝術而拍。《黃飛鴻》這部戲更是將這一點玩到了極致,揍人不為了打倒、但一定要打的帥、、、、、、
P:香港八十年代初,‘二鏡頭’動作場景的拍攝和剪輯是要比歐美好的。更是很早就開始嚐試‘三鏡頭’的空間拍攝。但是到九十年代出以後,香港電影的技術發展停滯了。歐美在此時期的拍攝技術卻日新月異,香港就是此時由技術領先者轉身成為落後者。
《黃飛鴻》那場竹梯大戰是香港九十年代初非常成熟的空間拍攝,整場戲的空間利用率極高!是真正意義的巔峰之作!雖然隨後的幾部黃飛鴻商業上更成功,但是技術上無法與第一部相提並論,隨後的電影打鬥技術含量是越來越渣。我本人其實非常好奇,如果當年香港電影沒走下坡。那麼現在世界電影格局是怎樣的。
寫這些就是想告訴大家,歐美領先論其是大家無根據的猜想,香港巔峰十年時代,‘二鏡頭’拍攝技術上是領先歐美的。
P字均是免費,還有今天工作太疲勞了,就發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