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三、追擊:草原方麵軍(1 / 3)

1、波爾塔瓦——克列緬丘格

9月下旬,瓦圖京的沃羅涅日方麵軍在基輔方向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其南側,科涅夫的草原方麵軍卻進展遲緩。他的主要對手——德第8集團軍,以強大後衛扼守在沿途的高地、居民點和道路交叉點附近,一路頑強阻擊並不斷反衝。

直到9月20日,草原方麵軍和第聶伯河的距離還有70-120公裏。

9月20日,科涅夫命令部隊加速推進。他以右翼第5近衛集團軍和第53集團軍包圍波爾塔北南兩側;以第69和第7近衛集團軍從中部進攻;第57、46集團軍指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

考慮到第69集團軍損失太大,斯大林又派來第37集團軍準備替換之。第37集團軍目前實力充足,編有第57、82步兵軍和第53步兵師。

總計7個步兵師,加強有3個高射炮師、1個加農炮旅、2個反坦克炮團、3個火箭炮團。其任務是作為第二梯隊,從克列緬丘格以南渡過第聶伯河。

但科涅夫的機動兵力還是不多。配屬的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已調往後方休整。隻能指望右翼第1機械化軍的少量坦克。為了加速衝向第聶伯河,該軍組成了一個快速支隊。

而要衝向第聶伯河,就必須拔除波爾塔瓦的德軍據點。按照曼施坦因9月上旬的計劃,波爾塔瓦本應成為德軍的中間防線。而在9月中旬決定撤退後,波爾塔瓦又成為阻滯蘇軍追擊的重要屏障。

在該城及其兩側的沃爾斯克拉河,德國人把橋梁破壞殆盡,並增派了第106步兵師和“帝國”師。德軍控製的右岸先是一片低地,然後是陡峭的懸崖,上麵架設了機槍、迫擊炮和直瞄火炮。蘇聯目擊者回憶,隻要紅軍一接近沃爾斯克拉河,就會招徠西岸德軍的猛烈炮火。德國重型坦克也沿著河岸,不斷射擊對麵的蘇軍和河裏的炮艇。無法前進的蘇軍,隻能坐視麵前的波爾塔瓦城被德軍縱火焚燒,籠罩在濃煙中。8個居民企圖阻止德國人燒毀博物館,結果自己也被投入火中;數百名拒絕和德軍撤退的鐵路工人則被關在機車庫內燒死。

9月22日,科涅夫親赴前線視察紮多夫的第5近衛集團軍,敦促他們於9月23日拂曉占領波爾塔瓦。俄國軍人都很清楚波爾塔瓦對俄國曆史的重要意義:234年前,彼得一世正是在這裏擊敗了瑞典查理十二世的軍隊。而第5近衛集團軍在沃爾斯克拉河的渡河點,正是當年彼得的老路。

實際上,當天上午7時,蘇軍第9近衛空降師和第95近衛步兵師等部隊已經渡到了右岸。

隨後又有更多部隊渡河。冒著“自斯大林格勒以來最猛烈的德軍炮火”和被炸得翻騰起來的河水,蘇軍士兵拚命劃船。待船隻靠岸後,很快響起了一片俄國士兵衝鋒的“烏拉”聲。

戰鬥延伸向波爾塔瓦城。一些蘇聯空降兵提前滲入市中心,給守軍造成了混亂。德軍後衛迅速撤離。9月23日晨,紅軍解放了波爾塔瓦。此時城市已被燒得破敗不堪。但紅軍還是從一座部分被燒的學校裏救出了一些居民。

利用紅軍受阻於波爾塔瓦這段時間,德第8集團軍迅速撤退。其第11軍(軍長勞斯)於9月20日抵達第聶伯河。按照曼施坦因的指示,勞斯將掩護第8集團軍約13個師從克列緬丘格渡河。

包括第6、7、11裝甲師,第20裝甲步兵師,“骷髏”師和“日耳曼”師,第39、106、167、168、198、282、320步兵師。

德國人需要送過河去的家當極多。6個機械師和5個步兵師就有7萬輛機動車。德國工兵另外建了一條臨時浮橋,用來運送第8集團軍掠來的3萬輛民用車。搶來的64000匹馬和8萬頭家畜、數萬奴隸勞工也不能放棄。

為掩護龐大的人員和裝備,德空軍出動了第10高射炮師(第4、7、48、77、99、124、153高射炮團,1個通信營)。克列緬丘格本身也構築了反坦克壕、崖壁、鐵絲網,埋下大量地雷,並由“大日耳曼”、“骷髏”師等王牌精銳擔任後衛。為了機動方便,後衛兵團除了必要戰鬥部隊外,其餘人員大都提前疏散。9月21日,“骷髏”師以一次猛烈反擊,打退了企圖阻斷鐵路的蘇軍坦克,保證了12輛滿載坦克和其他重要裝備的列車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