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雷邦之後,陳馨跟二姐一起把剩下的都炸了,分送給村裏的親近的長輩們,這也是討個好,希望長輩們能在明年繼續幫忙照顧張家。
現在整個村子都知道張家三子的小姨妹很會做吃食,特別是村裏的小孩子們,恨不得長在張家的牆頭上。
陳馨對小孩子們也很好,她之前買了圓砂和粗鹽回來,讓張大哥在大鐵盆裏淘洗幹淨,放到廢棄的大鍋中,就在院子牆邊砌了個土灶,燒柴的那種,之後就開始炒鹽砂。等到鹽砂受熱之後,加入植物油跟麥芽糖繼續翻炒,同時將清洗好的板栗也放進去一同翻炒。
圓砂最初還是那種深灰色,在放入粗鹽和糖稀翻炒後,逐漸變成黑褐色,再加上跟板栗的外殼上的付著物一起翻炒接觸,就變成了黑乎乎的顏色。但是別看砂的顏色不好看,這樣炒出來的板栗卻最是香甜。
炒板栗這種力氣活就交給張大哥做了,陳馨隻需要掌握火候和味道就行。因為板栗受熱會炸裂開,所以炒的時候需要勤翻動,不能讓板栗停留在同一個位置太久。
大概半個多小時,板栗香甜的氣味就傳出來了,板栗殼也微微裂口,讓糖分能更有效的滲入進去。
二姐讓丈夫給撈了一顆出來剝開一吃,頓時眼睛一亮,直接拿個碗出來,示意將碗裝滿。
撈板栗的是專門買的那種鐵網漏勺,網的眼子不大不小,正好能讓粗砂漏下去,抖動幾下,勺子裏就是幹幹淨淨的板栗了。
就著剛才炸丸子剩下的油,炒了二十多斤板栗,張大哥已經累得一身汗,跟二姐夫還換著做了幾次。
板栗炒好後裝在簸箕裏,上下都用舊棉絮包著,以保持溫度不會太快消失。
這種糖炒板栗是京津地區有名的小吃,後來大江南北都風靡透了,基本上全國境內隻要不是十分具有地域性的美食,都能四處開花。
除了糖炒板栗外,陳馨還窩在廚房裏用板栗燉雞。
剛才在張大哥清洗板栗的時候,陳馨就讓他幫忙單獨處理了一些板栗,用溫水泡軟,去殼,去掉板栗外麵包裹的軟膜。
陳馨將一年多的小母雞去毛去內髒,砍成大塊,熱水焯過方便去掉雞身的血水。
之後在鐵罐中放入清水,薑片,大棗和焯過水的雞肉。等到燒開之後,加入板栗,將鐵罐擱在蜂窩煤爐子上慢火燉煮。基本上要肉爛湯濃得要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所以現在雖然才下午四點多,可等湯燉好了,正好炒菜吃晚飯。
把廚房裏的東西收置好,出來院子裏,就看到坐了小半院子的人,都是村裏的老人,女性居多。他們中間擺著兩張小桌子,上麵擱著兩個竹簍,都用棉布包著的,裏麵裝著炒栗子。
還有些小媳婦則坐在二姐的房間裏跟她說話,也是人手一把栗子。
看到陳馨出來,二姐跟她使了個眼色。陳馨點點頭,說先回屋換件衣服,收拾妥當了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