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夜深的時候,二姐跟自家丈夫躺床上,不知咋滴就說起嬸嬸的意思來。
“還是別這樣的好。”二姐夫是個明白人,在單位工作跟在農村討生活的概念完全不同,“我今天下午跟陳馨聊了一會兒,那姑娘對自己的未來很有規劃,而且她以後怕是還要繼續讀書的,差距太大,連個共同話題都沒有,又是女強男弱,這日子沒法過。”
“我就是這樣想的,可看嬸嬸那意思,估計是覺得我不肯為大哥打算。”張二姐歎了口氣,“我家這情況在村子裏還算好的,至少有三弟以前留下的一點錢,這日子雖然緊巴巴的也不是過不下去,但就算這樣,因為我哥的腿腳不好,人家姑娘都看不上,願意跟我哥談的都是些寡婦,我媽又不樂意。”
“其實大哥的年紀也不算太大,等過兩年日子鬆活一些,你多給家裏備點,遲早有姑娘願意的。”
二姐夫說這話的時候也不是憑空說來安慰妻子的,他們單位就有個後勤的合同工,是喪偶的,人很好,也沒孩子,他尋思著年後去探探口氣,看人家樂不樂意,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想找點關係把大哥弄到單位或者單位的下屬單位去做個保安或傳達室的工作。這次回來也是想讓妻子勸勸丈母娘,別對喪偶的有太多抗拒,得分情況來看待。
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想跟陳馨也談談,如果讓陳馨去跟丈母娘說的話,可能成功性還要高一些。
但這不是才見麵就能聊的話題,至少也得再等兩天,熟悉一些了再說不遲。
第二天早上才四點半,二姐就輕輕的叫醒了陳馨,把張璋抱到了她房間去睡。二姐夫跟嬸嬸已經收拾好了,就等著陳馨起床吃了早飯就出發。
這邊趕集得去得早,加上路上還要花費一些時間,等他們到鎮上起碼都要六點半快七點了,那個時候出攤的都到了,要買東西的選擇性更多。去得晚了很多東西都被人買光了,相當於白走一趟。
村子裏去趕集的人不少,甚至有人要去占位置出攤,三點多就起來出發了,到了鎮上買個饅頭就當早餐。
陳馨就著手電筒的光,深一腳淺一腳的跟在嬸嬸身後,她後麵是大哥跟二姐夫,兩個男人是主力。
因為陳馨到底不如農村的人腳程快,到了鎮上已經七點,天色漸亮,到處都是地攤和人,賣啥的都有。這是年前唯二的集市,後天在隔壁石橋鎮還有一次,之後就是冷集,要到大年初二街上才有人擺攤賣東西的,所以基本上需要什麼東西都得趁這兩天給備齊了。
前兩年二姐跟二姐夫都是去婆家過年,張家這邊就三個人,隨便弄點肉菜就算過年了,可今年人多熱鬧,張大娘給兒子塞了錢,讓他多買些東西。
到了鎮上之後,隔壁嬸嬸要去給家裏人買衣服鞋襪,他們就分開了走。張家的這些東西之前陳馨已經給買齊了,隻需要買新鮮菜和肉蛋之類的葷菜。另外她也是想趁趕集的時候過來看看這邊有沒有商機可以利用。
然而到了之後才發現這邊的山區小鎮還是破舊了些,比不得平原大城市附近的地方,這裏的店鋪有,都是大鍋大灶隻做趕場天的生意,而且大部分是自家的自建房弄出來的鋪麵,沒有外來人專門租地方開店。
看了一圈之後,陳馨打消了讓張大哥到鎮上開個鋪子的主意,感覺還是竹鼠養殖更適合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