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還好,村長的兒子是個聰明的,看到陳馨的臉色就知道自己老爸肯定很多東西都沒去想過。而且剛才在屋裏的時候,陳馨姐也說了要發展經濟作物,他們村的銀耳跟木耳就是好東西。
“陳馨姐,要不你給我們說說人家村是怎麼發展的行不?我們山下的幾個村子,一半是種植大棚蔬菜,還有一半是靠河養魚。我們山上不適宜大棚,也沒法養魚。”
“不適宜大棚這個是先天不足就不說了,不能養魚但是可以養其他的啊。”陳馨說著幹脆從包裏拿出一支筆,又讓村子兒子拿來幾張紙,就開始寫寫畫畫。
“之前我上山的時候,雷哥跟我說你們這邊山高路陡,但是水源豐富,說這山背後就是一條小河溝是不?”
村長兒子點頭,簡單給說了下周圍的山地情況。
“行,這個需要具體去看了之後才能分析。但是山裏養魚養泥鰍的不少見,我聽我同學說,他們黔南那邊的山裏就養稻花魚,這個怎麼個養法我不太清楚,不過可以去請教專家。泥鰍什麼的應該有人養過,具體你們這裏能不能養也需要請人上來看看才知道。這兩個你們可以寫進計劃裏,提請鎮上的工作人員幫你們聯係相關的專家。國家要扶持農業,隻要是正當的要求,政府也不會拒絕。”
說穿了就是幾個電話的問題,人家專家也需要地方來試驗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村長能跟人專家搭上線,請來看看,合適的話這不就有了技術支持了?
陳馨在院子裏說話,原本還圍著好幾個女人,現在都被自家男人給趕到一邊去了,大家夥兒圍著陳馨,跟好學的孩子一樣,眼巴巴的看著她幫忙分析如何發展家園。
“接下來就說咱們村子自己就能知道成不成的計劃。第一,木耳跟銀耳的種植我想應該有人知道怎麼弄吧,不要想著去山裏摘,那都是杯水車薪。而且人工種植跟天然野生是兩種價格,以後可以分開來售賣。再一個,我之前在山坳那邊看到對麵上有一片老茶園,不過看上去沒人打理的樣子,能問一下是怎麼回事嗎?”
這事兒還真有人知道,三爺爺開的口。
那還是三爺爺小時候的事情了,在建國之前,他們這邊有個地主讓人平了一匹山,說要弄個茶園,茶樹還是專門從外地買回來的,可沒想到茶園才弄了兩三年不到,就開始爆發動亂,那地主沒奈何隻能舉家遷走,這茶園自然就荒廢了。
陳馨記得她以前在研究一道菜的時候,需要用到茶葉,世人多用的龍井,而她則選用了一個不太知名的茶葉,原因是那茶葉富含硒這種礦物質。
硒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而我國是缺硒大國,所以一旦食物跟保健扯上關係後,身價立馬百倍上漲。
當時陳馨就是衝著這個去的,那個茶葉的產地她也了解過,應該是就是在這一帶,隻是從來沒有專程來產地看過。而且硒含量最豐富的也不是本省,是隔得不遠的另一個省的少數民族地區。
“我建議你們過完年請專家過來驗一下這裏土壤的元素組成,如果可以的話,申請恢複茶園並擴展規模。”畢竟不是十分的肯定,所以陳馨也沒有強烈的建議他們上馬這個項目,“但是就算不管微量元素的多少,高山茶園的茶質量也不會低,你們這邊還是差不多上百年的老茶樹,包裝一下,打個百年老茶的招牌也是能製造一點噱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