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打好關係(2 / 2)

“我來之前,我的鄰居劉爺爺跟我說現在國家在努力提高農村的收入,鼓勵發展經濟作物的種植和家畜的養殖。我專門去翻了下資料,這邊盛產木耳和銀耳,我覺得這個可以利用起來。”

這山上沒有工廠,人也不多,自然汙染少,種植出來的作物肯定營養價值比其他地方高。再養些跑山雞和兔子竹鼠之類的,也是一筆收入。但是同樣的問題依然出在交通上。想致富先修路是必須的,不管是種子和幼畜運進來,還是收獲的物產送出去,這些都要依靠便利的交通才能實現。

“我爸去鎮上問過修路的事,鎮上也沒說不給修,但是我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雖然國家撥了經費過來,但是輪不到我們這些條件惡劣的村子,其他地方就給分走了。”

“為什麼?”陳馨不太明白,既然是扶貧款,為啥不僅著最困難的地方用?

“還能為什麼,業績和政績唄。”少年雖然不懂其他,但是父親時常在家裏跟媽媽和大哥大嫂說的一些話他還是能理解的,“我們這幾個在山上的村子,要發展需要花費的資金太大,而同樣的資金在山下就能盤活一個村子。上麵的領導都是幾年一個任期,到時候升遷還不是要看你當政的時候有沒有發展好經濟改善民生什麼的,山下的村子發展起來了,業績政績明晃晃的,上麵來人檢查,拉著走一圈,說啥都好使。”

這個問題很具體,也不能說人當官的是錯誤的做法,國家還提倡先富帶動後富呢,他們不過是先發展好發展的地方,最後有富餘了才來考慮山上的村子,這也不能說他們是錯誤的做法,隻是這事兒落到自己身上,肯定是覺得不痛快的。

“發展的事情暫時不說,那修路的事情呢?”

“這個我知道,上次我跟大姨去鎮上,就遇到那個副主任,他說我們村申請的修路款倒是可以批,但問題是金額不足以修一條通到村子的水泥路,除非村子也自籌資金。可我們村子窮得這樣了都,哪裏還能籌資修路啊。”

他們正聊著,堂屋那邊的幾位也商量完了,之後就招呼大家一起出去擺龍門陣。

聽到說陳馨在問修路的事情,村子也正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他之前跑了好幾趟鎮上,可那邊就給出這麼個態度,要修可以,大家一人一半。

他也不是不知道就這樣都已經是鎮上開恩了,隔壁山水村去要修路款,鎮上還是一點不鬆口呢。

“如果我們不修水泥路呢?先用修路的資金把路基拓寬,然後用石頭泥巴碳渣墊底,上麵壓泥,看看能不能用柏油,如果不能,哪怕就是這樣的機耕道也是好的,至少能通車,不會因為路上過於坑窪不平而讓汽車不願意上來。”

“這樣能行?”

“去問問唄,當然不能就這樣去問。我想的話,如果村長你拿著村子的發展規劃去問,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規劃?什麼規劃?”

“村長就沒有想過如何發展村子的經濟產業?”陳馨有點傻眼,怎麼好像這個村長跟她想的有些不太一樣?

“我們想過啊,等路修好了,就可以把山貨運下去了,然後村子就能有收入,大家也更有激.情去山裏找山貨,這樣不就能掙錢了?”

陳馨想扶額,真的,她完全沒想到村長會是這樣傻白甜的村長,難怪人家不給批呢,就你這樣沒有一點規劃,修了路也是看天吃飯,人家傻了才給你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