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打好關係(1 / 2)

陳馨重複了一遍她的打算後,便說自己對村子的情況也不了解,隻是想到哪裏說到哪裏,至於應該怎麼做才最好,還是得讓村長他們來做決定。

說完之後也不再摻和,抱著張璋到了側屋,陪著張璋的奶奶說話,一塊兒說話的還有村長家倆孩子。

村長的兒子今年高三,過完年不多久就要高考了,他對自己的目標還不是太明確,這次過來也是想要問問陳馨,看她有沒有什麼建議。而村長的大侄女則是純屬對陳馨好奇,才跟著表弟一起過來的。她沒讀書,高中畢業後就去了省城當服務員,現在掙的錢也不算少,她自個兒還覺得挺美滋滋的。

陳馨跟村長的兒子聊了一會兒,確定他對計算機更有興趣後,便建議他報省城那邊大學的計算機專業。

這樣建議有兩個原因,第一,C大的科技學院在十幾年後國內高校的排名裏不算低,但是收分相對來說不是最高的那一批。第二,省城的開銷比起其他地方來說真的便宜很多。如果考到沿海那邊去,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如果想要維持生活,就必須要勤工儉學,可這樣一來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必然減少,而計算機更新換代的速度是最快的,不一直汲取最新的知識,就很可能一事無成,最後隻能當個麵臨猝死威脅的基礎碼農。

“對了,C大有加分項,你可以去問問你的老師,我記得你們這裏是老三線,應該有加分的。還有優秀學生幹部之類的也要加分,實在不行,你去考一個國家級運動員的證書,這些工作你得先做在前麵,不然到時候就差個一兩分你才虧呢。”

陳馨來之前在宋老師家裏就聽宋老師給他家一個表侄提過這事兒,她也是現學現賣。

村長兒子聽了之後默默記了下來,看陳馨的目光都親切了不少。

其實陳馨這麼做也是幫張家賣村長家一個人情。就算村子裏的人淳樸,但是說一千道一萬,家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在無傷大雅的時候,大家會照顧著你,但是如果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的話,那肯定是緊著自家來。

張家的大兒子一看就是個木訥的老實人,加上腿瘸後有些自卑,不像是個能撐得起門戶的人。兩老年紀大了,日子隻會越來越不好過,所以跟村裏的掌權人打好關係是最重要的一步。接下來,她會慢慢的幫張家大哥立起來,希望等張璋長大後不會埋怨她這個姨媽自管自己。

村長的兒子是個健談的年輕人,自小在村子裏長大,後山被他玩得熟透了,哪裏產什麼都知道。

陳馨套了他的話,得知他們日常的經濟來源最大的就是上山收山貨。但是山貨要賣出去卻不太容易。畢竟他們這邊的山區,很多人都在做這個,人家來收山貨也要看交通方便不,他們村在半山腰,路不好走,而且因為村子人越來越少,所以山貨的量也在逐年下降,這樣一來,收貨的人就更不願意為了他們這點東西專門跑一趟了。

“能看看你們這邊的山貨都是些什麼嗎?”

陳馨提出的要求不難達到,旁邊的嬸子直接帶著陳馨去了側邊的儲藏室,拖出一麻袋的山貨。

裏麵都是用塑料袋包成一包一包的,有木耳,銀耳,野菌,葛根之類的山上常見的東西,還有一些曬幹的鬆花,野菜什麼的。

“廚房的梁上還有山雞和野兔斑鳩,山下的人都喜歡吃,就是買賣不方便。”

陳馨看了之後有了個主意,但是能不能成還得試試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