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2章 一百六十四 責任(2 / 2)

“打住!”太史昆咣啷一聲摔了茶盞,立刻換上一副笑眯眯的模樣,道:“趙佶老弟啊,剛才咱們聊到哪裏了?繼續吧嘿嘿嘿!”

“哦,好啊,題歸正傳了啊。”趙佶清清嗓子,回到現實世界,正兒八經的問道:“天下百姓億萬之眾,如何能采納到所有人的建議?”

太史昆道:“首先要將所有的權利都還給百姓才可以。所有做官的人,都必須先有個資格,而這個資格,就是必須得到一地百姓的認可,這種機製,可以理解為‘舉孝廉’。當然,與漢代孝廉機製的區別就在於:沒有人可以用繼承、指派的方式得到官位,所有的官員都必須先要取得孝廉的身份才可以。也就是說,無論是村正、縣令、還是一府一路的使司等行政長官,乃至朝中的大臣,雖然他們具體負責的職務不一定全部由百姓來選舉,但是他們為官的資格卻是由百姓確定的。”

趙佶聞言,道:“如此,官員就在百姓的監督下了?他們整日的所作所為不再是取悅皇帝,而是取悅百姓。”

太史昆又道:“另外,大宋治下的每一路作為一個行政單位,組建一個民選政府。路府的執政官完全由當地百姓自行選出,而不是朝廷指派。每一個民選政府按照人口、地域的大小,掌握不等數量選舉首相的票數。想做首相的要將自己的施政綱領事先告知百姓,拉攏選票,誰能夠或得的票數最高,誰就可以當選首相。”

“這個法子……”趙佶道:“豈不就是春秋各國共尊周王的法子麼?各路,不就是諸侯嗎?首相之位……不就是諸侯選出霸主嗎?如此一來,天下諸侯林立,豈非戰爭不斷?”

太史昆道:“我來問你,從開封發出一份命令去最南方的廣南西路,需要多長時間?然後這份命令再從廣南西路反饋道開封來呢?”

趙佶略一思索,道:“昆哥的意思我明白,你是想說我坐在皇宮裏根本不可能管轄到遙遠的邊疆,那些地方的地方官與諸侯無異。這些事朝廷當然明白,所以各路的執政長官並不是一個,而是由轉運使、安撫使、提點刑獄公事、提舉常平公事四個司使分擔,或者說是相互製約。另外各地還有通判一職負責監督,還有提轄、提學分管……”

“拉倒吧你!”太史昆粗暴的打斷了趙佶的話,道:“官越多貪得越狠不說,還有了踢皮球相互扯皮的藉口。他們這夥人在下麵幹的事,你知道多少?就明明白白告訴你,隻有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獨裁專政,再怎麼改也還是貪汙腐敗那一套!”

趙佶哭喪著臉,道:“俺們老趙家可是有祖訓的啊!太祖老人家早就傳下話來了,大唐之所以玩完,就是節度使的權力太大。多以我們大宋寧願占地兒少一些,也要保持中央集權!”

“那是因為沒有約束!”太史昆道:“春秋時期,諸侯遵守的約束不過是一份周禮。而現在,各路需要遵守的,是共同一部法律,一部憲法!”

趙佶道:“這部法律的首要一項,就是各路府之間不得交戰麼?”

太史昆道:“不,法律最首要的一項,就是公平與自由。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的財產與權力,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趙佶道:“可是,問題在於各路府會不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交戰!”

“一部無人願意遵守的法律,即便是用暴力維持,也終究會受到所有人的踐踏。而一部人人願意遵守的法律,即便隻是口頭的約定,也會擁有至高無上的尊嚴。”太史昆道:“所謂國家,就是由國人組成的一個集體。如果國人的權益得不到保證,那麼最好的結果也隻能是人走茶涼。所以一部法律最重要的是保護每一個人的權益,而不是執政者。”

太史昆又是安撫道:“既然放權,你就得相信百姓,既然交戰是錯誤的,你就得相信百姓不會選擇錯誤。”

趙佶愣了一會兒,道:“按照你的說法,最了解百姓利益的人就是百姓自己,所以立法權、包括司法權都要交給百姓?”

太史昆道:“然也。”

趙佶道:“為了保證律法的尊嚴,軍隊也要交給百姓?”

太史昆道:“然也。”

趙佶道:“我犯了法律,也要遭到百姓們的懲罰?”

太史昆道:“然也。”

趙佶道:“從此之後,天下人信服的是法律,而不是王命?”

太史昆道:“然也。”

趙佶道:“那還要我做什麼?”

太史昆道:“做神仙、做偶像、做榮譽的賦予者、做凝聚力的源泉、做這個國家的象征啊!”

趙佶大驚失色,道:“做啥?聽起來怎麼比做皇帝還威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