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9章 五十八 探秘(1 / 2)

寶藏的入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隱秘。烏黑的洞口與一般的天然洞穴也沒什麼兩樣,隻是出現在鬆軟的沙漠中有些不合時宜罷了。

洞穴幽長、陰暗,從洞口前行了三百步,除了兩側散落的累累白骨外就沒有看到一點點其餘的東西。僅僅是這個陣勢,就足可以嚇退所有外來者了。

太史昆準備的非常充足,每隔十五步,他就命人在牆壁上懸掛一盞琉璃燈,凡是走過的地方,都是一片明亮。不但如此,太史昆還在拆開一卷長長的繩索,邊走邊放,作為回來時的標記。

又行了五十餘步,終於是看到了洞穴牆壁上的斧鑿痕跡。洞穴在此處開始變得整齊,而地麵上竟也是鋪設了一塊塊方磚。

太史昆一行人停住腳步,仔細審視磚塊。三尺見方的磚塊打磨的非常平整,上麵隱隱約約雕刻了些許花紋。太史昆挑亮燈籠仔細一看,這些花紋乃是從一到九的數字。

“二五八,三六九,腹中不饑心不慌?沒有什麼難度嘛,按照歌謠踩數字就是咯?”太史昆踮起腳尖,穩穩地踏上了一塊標有“二”字的磚塊,果然,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依照歌謠踏過幾步,太史昆也就發現了一些痕跡。原來每一排方磚皆有九塊,分別是從一到九的九個數字,按照歌謠所標記的數字順序走下去,應當就是避免引發機關的秘訣。

更為奇妙的是,這條所謂安全路徑上的磚塊都已是被人踏的泛出一層青光,而所謂會引發機關的磚塊,則是暗淡無光。這說明——此寶藏好似還是個人來人往的地方!

太史昆心下一陣嘀咕,卻也隻好深入寶藏探個究竟。如此前行了六十餘部,恰好是將二五八。三六九這句歌謠循環踏過了十一次,一座石門就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石門雖是沉重,卻難以抵擋武鬆的神力,石門打開,眾人頓時驚呆了!

麻包,全是麻包!上萬平米的大洞中全部堆滿了麻包!少說十萬個麻包!

朱大貴一聲尖叫,大喊道:“發達啦!發達啦!麻包裏裝的,應該全都是交鈔吧!”

話罷,朱大貴欣喜的撲上前去,一把撕開了一個麻包,頓時,一團黏黏糊糊,早已腐爛變質的糧食灑了出來。朱大貴詫異無比,回過頭去看看身後群豪,隻聽太史昆道:“大貴啊,這麼刺鼻的爛糧食味你沒有聞到嗎?你怎麼會認為這是交鈔?”

朱大貴喪氣道:“是了,是了,交鈔最小麵額也是一貫一張的,若這些麻袋裏裝的都是交鈔,怕是買下整個大宋的土地也綽綽有餘了!”

武柏仔細觀看一番,道:“這些麻包上還有隱隱字跡,應當是夏曆天祐民安三年梁乞逋存放在此的糧食。”

太史昆道:“想必腹中不饑心不慌這句歌謠說得也就是此事了。在寶藏中存放糧食?哈,恐怕這個洞穴在咱們眼中是寶藏,在梁氏一族中卻擔負著避禍之地的作用。這個地方會不會有財寶,我心裏有些打鼓了呢!咱們再向前探探吧!”

眾人穿過這座存放糧食的地下糧倉,再次向前走去。洞穴再次變得狹窄,而雕刻有花紋的方磚再次出現。

“獸中王,花中君?說得應當是虎與蘭花吧!”太史昆低頭辨認一番,果然在方磚中辨別出了這兩種圖案。令人放心的是,凡是標有這兩種圖案的方磚都有前人踩踏過得痕跡,想來是安全的。

眾人再次前行,走過百餘步又是看到一座天然巨大洞穴。與‘挽弓弄槍膽氣旺’這句歌謠呼應的是,這座洞穴內存放了大量的兵刃弓矢,隻是由於年歲已久,變得鏽跡斑斑而已。

太史昆歎道:“梁氏一門,果然是一代不如一代!觀此兵刃甲胄,年代久遠的占了十之七八,勉強能用的隻占十之二三,而近些年存放的,卻是一柄也沒有。想來梁家祖訓應當也要求各代族長不斷充實這座寶藏,可惜,子孫後代越來越是不肖,到了堯舜兄弟這一代,竟是半點東西也未補充。”

武柏道:“是了,雖然地洞陰涼,糧食可以保存很久,但新舊更換也不可超過五年。因為五年內更換出的存糧仍可食用,不至於浪費。而武器甲胄也應三年左右擦拭打磨一番,避免鏽蝕。不過看此情形,應該十餘年無人打理了。”

太史昆點頭道:“不錯,十餘年前,這座洞穴應該還是有專人負責管理的,一路上那些被踩得鋥亮的石塊,就是前人留下的痕跡。哎,對了,下一句歌謠是‘神鬼借來推磨盤’,想必應當是存放錢財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