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謙看到了,而且在第一時間就組建了一直地方軍隊。
在當初王學謙組建寧波守備旅的時候,包括浙江督軍盧永祥,沒有下台的段祺瑞,憋足了勁要和段祺瑞死磕的曹錕,********想著等著北洋兩大集團互掐的時候沾點便宜的張作霖,都沒有想到這個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比保安團稍微人多一點的軍隊有多少戰鬥力。
除了蔣百裏之外,這支軍隊都是由無名小卒構成。
甚至連蔣百裏都隻是守備旅的參謀長,司令官竟然是在廣州陸軍學校教英文的溫應星。
當然,如果深挖的話,還能找到溫應星原來是一個工程師,鐵路工程師。就因為溫應星有一張西點軍校的畢業證,就被王學謙重用了。至少在外界都是這樣看的。
可王學謙看重溫應星是因為西點軍校嗎?
在二戰之前,誰知道西點軍校?隻不過在美國稍微有點名氣而已。王學謙看重的是溫應星的穩重,這很難得。而蔣百裏對他來說太不受控製,情緒變化太大。
這樣的人作為參謀長多半是稱職的,可萬一要成為軍隊主官,恐怕結果就不那麼好了。
於是溫應星就稀裏糊塗的成為了一直美式裝備的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少將旅長。
讓一個鐵路工程師當了一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所有人都認為王學謙是昏頭了,甚至李厚基這位福建的督軍覺得欺負這樣的對手,很沒有成就感。
可結果呢?
兩個師的福建軍,差點都喪命在麗水前線,連逃回來的機會都沒有。
而王學謙還在戰事吃緊的時候,統帥一支軍隊,親臨台州前線,平定了浙軍第三師周鳳岐,一舉奠定了浙南的控製權。這樣的人物,在夏壽田的眼中,已經不是北洋的將帥能夠輕易的戰勝的。尤其是在實力差距並不是很大的時候,輸的很可能是北洋的軍隊,就連‘玉帥’……可能也難以壓得住。
甚至夏壽田擔心,讓王學謙在浙江獨攬大權五年,就已經不是北洋軍隊能夠用武力就能戰勝的對手。何況,還有張作霖,還有盧永祥和王學謙的私下協議中兩江互保。這種協議甚至不用拿出來,就按照兩個省的默契程度,就能夠大致的猜測出來。
高淩霨,原本算是在曹錕身邊有識之士,中過舉人,身份很不一般。
可是在夏壽田說話的時候,這位連一個屁都不敢放,大儒的學生,這個身份嚇不倒高淩霨,王闓運還有弟子在琉璃廠賣畫為生呢?譬如:齊白石。可是前清科舉的榜眼呢?翰林編修呢?
作為比科舉折騰的死去活來的高淩霨,深知要想在數千士子之中脫穎而出,絕非易事。
而夏壽田輔佐的人也非同小可,幾乎貫穿了整個民國所有登頂的大人物,袁世凱,黎元洪……這位在總統府的工作經曆,是高淩霨連仰慕都仰慕不來的。對於謀略這種東西,他雖然不服,可問題是夏壽田太老到了,已經和他不在一個級別上。
當初夏壽田說了一句話,就讓曹錕坐立不安,他評判王學謙的話就是當代王陽明。
當然,曹錕一定不會知道王陽明是幹什麼的,需要手下人提醒,這個工作就很符合高淩霨來做。而巧合的是,當時高淩霨確實在場。文成武德,何等的厲害,華夏曆史上也就出過這麼一個讀書人,著書立說自成一派不說,還能帶兵打仗,用戰無不勝來形容也不為過。
將王學謙形容成王陽明,似乎有點過了,高淩霨當時也是腹誹不已,不就是留洋博士嗎?
不就是打贏了李厚基那個窩囊廢嗎?
可問題是,李厚基是沒多大的本事,但他的手下兩萬兵將是說潰敗就潰敗的?
可隨著浙江的工商業,銀行業的蓬勃發展,而在北方高淩霨雖然組閣成功,可惜在經濟政務上太過無能,不得已,曹錕隻能另選賢能。可王學謙不一樣了,他在經濟上的成功已經不用贅述,還有治軍和統帥的能力,這已經不是民國軍閥能夠對付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