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的清晨,陽光遍灑大地之時,兩軍已經悄然開拔,明智小五郎親自帶著人馬從風間撲向葵塚,他已經打定主意,今天就算是拚掉性命,也要打垮敵人。
此時天蒙蒙亮,明智小五郎已經模糊見得北條家【三階鱗】旗幟冬日清晨的寒風中獵獵作響,表情一冷,於是織田軍在各自備隊將領的指揮命令下,列散陣分開,緩緩向這處飽受摧殘的村莊逼近。
顯然對方一夜折騰,現時雖然營外依舊有不少哨探,而北條大多兵士卻沒有在休息。織田軍的動向很快就被注意到了。
【敵人來了!】
明智小五郎本想先派出忍者或者身手比較高強的武士,手持弓箭或者吹箭先上,將北條軍外圍哨探一一去除,如今情況,能再摸得越近,給敵方留下的反應時間便越少,更有利於殺敵取勝。
但是忍者們還沒有來得及出手,就被眼尖的巡邏哨兵現,一時之間如這幾天的血戰一樣,整個村莊頓時開始熱鬧起來,哨鼓聲先後鳴響。
明智小五郎見此情形,齊齊傳令攻擊,於是官兵們皆是大喊出聲,握緊手中刀槍,弓箭鐵炮等兵器,奮力向著的村子裏攻去!
而北條一方,也同樣不甘示弱,不一會兒就擺好了陣勢!
北條軍背靠村莊組成三道防線(值得一提的是,村莊如今已經毀得差不多了,基本不能再給北條軍提供保障,防守價值不大,其本身的阻礙功能也幾乎被北條軍給榨盡了)。
每道防線的最前麵便是北條軍特色的弓箭手和鐵炮手,另外也有些人拿著鐵盾牌(這裏要特別說明,日本古代軍事是沒有盾牌的,大楯嚴格意義上更應該歸類於防守工事,不過在鐵炮傳入日本之後,為了抵禦彈丸,有些大名便開始在木牌上包一層鐵皮,供士兵使用,大家可以去看看電影《天與地》,有描寫)。
之後是一排長槍手,長槍如林,讓人不寒而栗。
在長槍兵的後方就是騎兵隊了,這裏順便提一下,北條軍在遠程武器的配備上與織田軍有些不同,如果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他們的鐵炮基本上都把火繩給剪得很短而且還是隨時處在點燃的狀態中,因為他們認為這樣雖然那有些不安全,但卻能在第一時間投入戰鬥,而且他們知道織田軍善於使用鐵炮所以不敢大意。
這三道防線看著還是比較正規的,不過一些北條將領還是覺得有些可惜,望著眼前的斷壁殘垣,隻覺得如果這些東西還能發揮作用,就真是幫了大忙了。
在北條軍的三道陣線上都飄揚著北條軍【三階鱗】的戰旗,有些地方還能從軍事的甲胄顏色上看出五色備的痕跡,五色備的主力還在常陸,隻有少部分被抽調出來,跟隨武藏軍團。
萬餘織田軍依舊使用斜線戰術,緩緩朝北條軍陣線緩緩而去,大軍的步伐非常整齊士,經過這麼多天的血戰,他們對北條軍的戰力已經有了明確的認知,作為幕府最強的軍隊,他們渴望勝利。
織田軍士兵們麵色森冷,給人以沉重的壓泊感。而北條軍則氣勢沉凝,猶如山嶽一般。
兩軍將士在距離對方陣線還有七八十丈的距離時,織田軍的將官揮動軍佩。
【私は私のコマンド、緊急に耳を傾けます!(大家聽令,衝鋒!)】
一聲令下,兩方的武士猛一聲喊,如同驚雷乍現。騎兵崩蹄而出,卷起漫天煙塵,勢如火山進,又如巨浪翻卷。
看著撲麵而來的敵人,已經習慣了這幅場麵的北條軍沒有一個人皺眉頭,隻是第一道陣線上的弓箭手和鐵炮手不由的緊了緊手中的武器。
萬餘織田軍將士在前頭足輕隊的前驅下,飛馳到距離北條軍陣線僅六十尺的地方,衝在坐前麵的數百名弓箭手和鐵炮手一起朝對方出一波箭林彈雨,如此同時北條軍的遠程攻擊人員也朝織田軍開火。
雙方箭雨和彈丸在半空中交錯對飛,近二三十名織田軍士兵倒在地上,也有騎士猛地從戰馬上栽落下來,不光是他們,槍聲打響的那一刻,數十名北條軍士兵被射死在地。
雙方對射三波,死傷近百,織田軍近在咫尺了。緊接著隻見衝在最前麵的,佐久間盛政統領的千餘織田軍將士突然分成兩部分朝陣線兩側飛馳去,而他們身後的弓箭手和鐵炮手則繼續對北條軍陣線射擊,已進行掩護。
幾乎就在此同時,佐久間備隊的織田軍將士猛地揮出馬上槍和太刀,一股殺意澎湃的駭然氣勢勃然爆,朝北條軍陣線洶湧而去。這時又一波箭雨迎麵而來,佐久間盛政猝不及防,被一顆子彈打中了肩膀,他咬咬牙,沒有說什麼,但是他身邊十幾名將士卻沒有他這麼好的運氣,猛地載落下去,瞬間便淹沒在己方的將士洪流之中。
千餘將士組成的死亡洪流猛地撞擊在北條軍陣線之上,整個北條軍陣線猛地晃了晃,許多北條軍士兵被騎兵巨大的衝擊力奪去了性命給了出去,然而也有不少織田軍將士因為衝擊的關係,沒有躲過敵人的槍頭,墜落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