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兩兩的箭矢往城頭上飛,但往城頭上射的箭太少了,一些力道又不足,連城頭都沒射到,幾乎沒對城頭的的唐軍將士造成傷害。戰事依然是一麵倒的,傷亡主要發生在叛軍陣列中。
麵對如此大的傷亡,指揮作戰的崔乾佑眉頭都沒皺眉一下,繼續命令手下的將軍、中郎將及郎將等各級主官,加快攻擊速度,利用兵力的優勢盡快拖垮守城的唐軍,爭取早些時候攻到城頭上。
東門城樓下,叛軍的屍體在慢慢堆積,但叛軍的攻擊沒有絲毫減緩的跡象。
-------------
東門的戰鬥非常激烈,南門方向的叛軍也在持續不斷地攻擊著,戰鬥激烈程度一點都不比東門遜色。坐在輪椅上的哥舒翰,親自坐鎮城門樓上指揮,手下的將領王思禮、田良丘等重要將領則在城頭上指揮。在叛軍先頭人馬一窩蜂一樣衝下禁溝之時,城頭上負主要指揮任務的王思禮已經命令十二連城上的守軍先一步對禁溝內的叛軍進行射擊。
十二連城是完全貼著禁溝而建,有幾座烽火台甚至是突到禁溝裏麵,上麵的軍士在叛軍衝到禁溝東側時候,就可以用箭矢對其進行打擊了。
每座烽火台上的軍士數量不多,隻有一百二十名左右,但這一百二十名軍士射出的箭殺傷力卻很大,想要攀爬禁溝西沿的叛軍不可能高舉著盾牌做掩護的,他們兩隻手根本不夠用,盾牌不是現在他們最需要用手去拿的東西,可以說密集衝下禁溝的叛軍是任十二連城上的唐軍軍士射擊的。
隻可惜十二連城的十二座烽火台是以一定距離依照地勢而建的,差不多是拱衛隋潼關城自東門南段、整個南門、西門東段幾裏長的城牆,攻擊南門的叛軍現在隻在南門正麵及兩側大概兩三裏長、有大量屍體堆積的地方展開大規模的衝鋒,那些很險要地段盡量避開。這段距離隻有五座外突的烽火台,也就是十二連城隻有這五座烽火台上的軍士能對叛軍進行打擊,其他的烽火台暫時沒能發揮作用。
十二連城的烽火台修建的很高大,比潼關城還要高一截,居高臨下的射擊殺傷力非常大,而禁溝東側的叛軍弩弓基本射不到這些烽火台上,下到溝底的叛軍即使走到烽火台下,對空射擊的話箭也沒辦法射那麼高的。可以說,十二連城上的軍士除非他們力竭,不然在叛軍爬到禁溝西岸之前,是可以一直對叛軍進行射擊的,並且不要擔心遭到叛軍的箭矢射擊的。
叛軍在上到禁溝西側後也沒空去理會十二連城這幾座烽火台上的軍士,因為他們要麵對的是城頭的更密集的箭矢攻擊,他們要反擊的是城頭上的守軍,而不是十二連城這些烽火台上的百來名軍士。
在叛軍大規模衝到禁溝底,準備以繩索及雲梯或者徒手攀爬禁溝西沿之際,城頭上的王思禮和田良丘也已經命令軍士,以弓箭反擊叛軍的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