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溢茗如今已是成都不大不小的名人,以卑微出身考取警察學堂狀元、總督破格提拔召到身邊聽差、洋人對他客客氣氣一同發財、洋妞**他卻坐懷不亂……
種種傳聞真真假假,大有市場。
貧苦百姓把蕭溢茗視為驕傲,當成教育子女的楷模,特別是蕭溢茗發達之後沒有忘記收留他打工的茶館老板鄧掌櫃,全力提攜鄧掌櫃成了全城新晉富豪的事,成了知恩圖報、有情有義的典型。
商人們如今爭相巴結他,官場大小官員看到這個突然竄起的總督衙門紅人都眉開眼笑;軍人們如今忌憚他,因為全省最有實權的將軍鍾穎和他稱兄道弟,慷慨送給他一匹雄健的黑色戰馬和兩名侍衛;彪悍橫蠻的滿人也對他禮遇有加,就連當初被城防守軍搶去的兩匹好馬,也有人偷偷送回去了,而且換上了全套新嶄嶄的韁繩和馬鞍,馬鞍上綁著個結實袋子,裏麵裝有紋銀一百兩。
江湖中人對這個年輕的新貴無不側目。
首先受益的是成都洪門南堂總舵把子吳大川,屬洪門“仁”字輩的吳大川苦心經營二十餘年,先後開設染坊、苦力行和船運行,可吳大川三兒子的結義兄弟蕭溢茗一出手,吳家老二、老三立即就成了成都第二大車行、第三大煤油批發行的大掌櫃,手下弟兄轉眼增至三百餘人,日子過得比苦幹了二十餘年的老爺子強多了。
不僅如此,西南洪門中的前輩高人、德高望重的雅安王雨堂老爺子,成了蕭溢茗的入門領路人,王老爺子的三兒子王謙,成了蕭溢茗的結義大哥,蕭溢茗自然而然地成了洪門“義”字輩的俊傑。
半年多時間,雅安王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川西道最大的鹽茶、洋油和工業品批發商,勢力範圍逐漸向甘孜等廣大藏區延伸,據說王老爺子的三公子王謙和九個知書達禮的得意門徒已經到了成都,很快就會進入即將開學的陸軍速成學堂深造,王氏一門踏入軍政界光宗耀祖是遲早的事。
至於蕭溢茗當初被打得半死、半年後神不知鬼不覺除掉仇人的壯舉,更讓江湖人物津津樂道,盡管此時官府早已做出“城防軍江姓棚目純屬酒後失足溺水而亡”的權威結論,但誰也不能阻止流言的暗中傳播,不管別人信不信,軍中某些人和江湖人卻信了,而且有了“蕭溢茗年紀輕輕卻陰狠狡詐”的說法。
蕭溢茗很有自知之明,處之泰然,從不驕傲,原來如何待人接物,現在也是那樣,和他打過交道的人,都對他“誠懇實在,知書達禮”的氣度所打動,成都商界私下流傳這麼一句話:隻要能攀上小茶壺的邊,就不怕賺不到大錢。
這也是蕭溢茗比較惱火的事情,“小茶壺”這個雅號恐怕這輩子甩不掉了,更讓他惱火的是,東門開水泥廠的張老爺如今得意非凡,逢人就說小茶壺是他後輩子侄,如今大名鼎鼎的“蕭溢茗”這個大號,還是他在青羊宮山門前給小茶壺取的,那時候小茶壺尚是個落魄的茶館小二,全成都唯獨他張某人獨具慧眼,一眼就看出這是匹即將飛黃騰達的千裏馬。
蕭溢茗惱來恨去,最後反而氣得笑了,小茶壺就小茶壺好了,隨便叫,老子就他娘的市井出身怎麼了?親民啊!鄧掌櫃到處宣傳的說法不是流行起來了嗎?老子是韓信轉世投胎,忍辱負重誌在萬裏,將來能否封侯拜相不說,至少老子有花不完的錢,別看那些人滿街吹噓,見了老子的麵,誰不客客氣氣叫聲“蕭爺”或者“小爺”?
“百翠樓”的熊老板以及全城的妓院老板,如今都很感激蕭溢茗,正是蕭溢茗的一份報告,新年沒幾天,總督大人親自發話了:取消合法妓院和說唱茶樓門前的“監視戶”木牌,警察總局及各級警局,從此不再對這些合法娛樂場所進行監控。
臘月二十三那天下午,蕭溢茗領著一群弟兄和侍衛,冒著雪,騎著馬,風風光光地到“百翠樓”接走自己的姐姐。
心懷感激、也希望趁機拉緊關係的熊老板非常會做人,像送自己女兒出門一樣,提前準備好三輛大馬車,一輛載人,一輛載嶄新的錦被和布匹,一輛載著易姐用了好多年的樂器和梳妝台。
老鴇陸媽媽領著一群千姿百態的姑娘,摟著易姐不放手,一個個千叮萬囑,哭得死去活來,弄得毫無準備的蕭溢茗無比感慨,此事自然又成了全城街談巷議的軼事。
新曆一九〇八年二月二日,光緒三十四年大年初一,連續多天的溫暖的陽光,讓節日中的古城到處喜氣洋洋。
上午十點,從總督衙門出發的十幾頂轎子,在百餘名侍衛的簇擁和沿街警察的護衛下,浩浩蕩蕩穿過繁華的陝西街、文廟街,開進氣象一新、寬闊堅實的武備街,馬上的百餘侍衛早已前來參觀過這條堪稱建設奇跡的嶄新街道,可現在仍覺得沒有看夠,眼睛不時望向道路兩旁新穎氣派的雙層騎樓。
“停下!”
總督發話,長長的隊伍隨即停步,成百上千看熱鬧的遊人,爭先恐後地伸長脖子。
厚實的長絨轎簾掀起,總督大人趙爾巽在師爺和侍衛長的摻扶下鑽出轎子,望著腳下堅實平整的三合土道路,再看看街道兩旁長長的騎樓,忍不住深吸口氣,嘖嘖稱歎。在此之前,每天他都會接到武備街和陸軍速成學堂的修繕改造報告,但怎麼也沒想到,工程如此巨大,建設速度如此之快,效果如此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