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大戰來臨(1 / 2)

湖南長沙,都督府。

譚延闓站在窗前,遙望豔陽下的延綿屋頂,一動不動,肅立在堂中的湘軍參謀長嶽森、作戰處長貪道源等將領大氣都不敢喘。

短短的十四個小時,突然發動的北洋軍就攻破湘軍苦心經營的汨羅江防線,以一往無前的氣勢,將戰線向南推進五十裏,白水鎮、三門樓、甕江鎮等十餘縣鎮瞬間淪陷,曹錕麾下的馮玉祥旅自平江快速南下,兵鋒直指湘軍右路前敵指揮部高橋,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鬥經驗均遠遜於北洋軍的湘軍各部幾乎一觸即潰,從東至西三百裏的防線,在北洋軍猛烈的炮火打擊下不堪一擊。

更加要命的是,西路湘陰一線扼守鐵路、公路和水路戰略要道的趙恒惕三個旅不戰而退,全部龜縮湘陰城下,收起武器,與北洋軍展開談判,張敬堯不費一槍一彈占據湘陰。

士氣高昂的曹錕指揮北洋軍範國章第二十師和張敬堯第七師,馬不停蹄向南猛衝,急奔四十裏才在湘軍第一、第四、湘西警備第一師的拚命阻擊下停止前進,隨後兩個師從容不迫地後撤五裏,開始構築陣地,建立防禦。

消息傳來,長沙城一片恐慌,駐紮城內城外的兩個新編團失去控製,一哄而散,無數避身於省城的富豪舉家逃難,昨天還在鍾鼓樓下、十字街口和各軍營各高校中高呼革命、誓死北伐的大批革命黨人,突然間便銷聲匿跡,唯一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數以萬計的青年學子和市民在此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抬起頭挺起胸,絡繹趕到譚延闓緊急設置的征兵處,再次證明了瀟湘漢子千年來的不屈血姓和剽悍。

午時剛過,程潛率領的湘軍第二師八千精銳,從益陽趕到長沙,看到全城秩序恢複,程潛果斷下令:全師將士跟隨總司令部直屬炮兵營立即北上,火速馳援東起高橋、西至橋驛的六十裏戰線。

譚督軍延闓、省長劉人熙得知程潛率部到來,立即率領麾下官佐,迎出督府大門之外,看到程潛和參謀長林修梅遠遠下馬快步走來,激動萬分的譚延闓和劉人熙雙雙前行見禮,最後是劉人熙拉著程潛的手,率先走進督府大堂。

年逾古稀的劉人熙德高望重學究天下,在湖南政界和文化界擁有崇高的地位和號召力,這位光緒三年的老進士,此時已是長須飄飄,形體消瘦,但他的手仍然溫暖有力,他的目光仍然清澈明亮,一路前行一路和藹地詢問身邊的程潛,令程潛又是感動又是愧疚。

“頌雲啊,你來了,益陽誰守啊?”

“稟告蔚翁,當下益陽防務已移交給了湘西陳曲珍將軍麾下第二師,湘西警備第二師雖然新成立不久,但該部軍紀嚴明訓練刻苦,足以擔當守護益陽之重任。”

程潛攙扶著劉人熙,恭恭敬敬地回答,但他省略了湘西警備第二師許多機密情況,更沒有向劉人熙透露該師的第三旅實際上全部是精銳的川軍援兵冒充,此事整個湖南恐怕也隻有程潛、譚延闓和兩人身邊的幾個心腹知道。

程潛此番匆匆率部而來沒有直接趕赴前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和譚延闓商量是否調該部川軍助戰的問題。

眾文武在一樓會議室落座休息,程潛回答完劉人熙等文官關於戰事的問題,便在譚延闓的邀請下,帶上參謀長直上二樓,關上門立即開始緊張的商議。

譚延闓拿出一份電文遞給程潛:

“這是一鳴老弟昨天下午發來的,愚兄還在猶豫之際,北洋軍就突然發動,可恨的是趙恒惕、周肇祥等敗類臨陣倒戈,陷我軍五萬將士於敵軍多麵夾擊之中,致使防線崩塌,前線潰退五十餘裏,若非頌雲及時定策、後退五十裏重建防線,恐怕北洋重兵已經威逼城下了。”

程潛閱讀電文時心情沉重,聽完譚延闓的話,沉默良久,似乎內心掙紮了好一會兒,才低聲問道:“中山先生派來的特使現在何處?”

不提此事還好,提起這事譚延闓心中惱火不已,但多年的宦海生涯,已經讓譚延闓曆練得中庸圓潤極為成熟,麵對孫中山極為器重的老同盟會員、湖南革命軍統帥,譚延闓隻是一聲幽幽歎息,便不輕不重地回答:

“也許是大敵壓境一時混亂的原因吧,三位正副特使隻剩下程子楷嵩生兄留在黨務部苦思對策,其餘眾人聽說都趕赴湘南郴州組織援兵去了唉!也不知道郴州能不能組織起援兵前來,至於中山先生所說的廣東援軍,恐怕遠水解不了近渴,一時半會兒難以指望啊!”

程潛久久無法言語,心中對廣州政斧以及他們派來的數十名革命精英無比失望,明知道譚延闓和湖南各界名流對革命黨的所作所為越來越不滿,卻不能在這個時候加劇矛盾,想了又想,最終隻能直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