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地創新並消除創新的阻力
為自己的組織建立創新的信仰,不管團隊有多小,或者將來發展到了多大的規模,都要把創新放在第一位,然後再去追求穩定。
在現實中,許多公司在“變大”以後,由於出現了過多的層級、煩瑣的製度和逐漸規範的工作流程,創新的阻力增加,慢慢變得謹慎和官僚化。最終,雖然公司成為了一個大團隊,卻也喪失了創新精神,沒有了當初的活力。這恰恰是企業的管理者需要格外警惕和避免的現象。
正確勇敢地麵對質疑
傾聽很重要,學會傾聽什麼更重要。因此,傾聽一下自己的內心,從現在就開始。你可以放下這本書,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然後站到陽台上,或者找一處你認為最舒適的環境,開始與你內心的夢想或者其他讓你感到困惑的事物,來一場真實有力的對話。
不要回避它們!永遠不要!對於那些獎勵和表揚,我們可以不必關注,但對於質疑和否定的聲音--無論來自你自己,還是其他人,你都要關心,而不是抗拒或把它關在門外毫不理會。因為很多時候,質疑和肯定一樣,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巨大收益的。
夢想人人都有,但如果周圍的人對你提出的夢想有質疑,你又將怎麼對待呢?你是放棄,還是堅持?是妥協,還是繼續努力呢?
這是年輕的威勒爾正在麵對的問題,她在給我們寫來的電子郵件中說:“今年我才17歲,而且我已經為我的生活設定了目標。但是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每個人都被鼓勵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找到人生的另一半然後安定下來,建立一個家庭。我也一樣,我幾乎找不到支持我堅持”瘋狂“的夢想的人。我的夢想是,住在巴黎,在最前沿的時尚領域工作,即使我找到了可以依托終身的人,我也不會在30歲之前結婚。我確定我的目標和夢想都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那些關於‘這個真實的世界’的言論已經使我的耳朵長出了老繭。我開始懷疑我自己,我到底怎樣才能堅持下去呢?”
威勒爾確立了自己的夢想,但她也遇到了夢想最大的敵人--質疑。質疑使人陷入疑慮中難以自拔,疑慮會使我們懷疑自身,也會阻礙我們實現夢想,更有可能因為“現實的殘酷”而把我們的理想全盤否定,並進而使你產生嚴重的幻覺--我的認知是錯誤的,所以我必須否定自己,去求助與依賴他人。
這種顧慮及其傾向在每個人身上都是存在的,沒人能夠避免,這是未來的不可知性在人們身上的必然體現。但我們要認識事情的全部,因為未來並非全不可知。通過努力,那些難以預測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而且也一定能夠克服,並且實現我們的夢想。
內心出現了疑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視它,反而讓疑慮牽著鼻子走。疑慮的產生是我們潛意識的作用,它隻是表達了內心深處對未來的一種看法,也許你不能自主地控製它,說服它,或者改變它,但你一定可以做到正確地認識它,限製它,使它不占據你內心的主流意識,不幹擾你的自信,不對你的行動造成重大的影響。
怎樣將疑慮從我們的內心中驅散呢?這裏有三個簡便易行的步驟:.
認識它
疑慮之所以有時會迷惑我們的判斷,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潛意識的力量。如果將之拿到麵前,正視它,集中自己的思想分析它形成的原因,認識它的本質,把原因找出來,就可以很好地控製它。
粉碎它
“粉碎”的意思不是將之完全消滅--這不可能做到,而是不讓它發揮作用。它依然是存在的,但你可以控製它,屏蔽它,使之不起作用。或者,通過我們的意誌力和積極的情緒,隻讓它在我們的行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利用它
“疑慮”是可以為我們所用的,特別是在你控製它之後。那麼,將它替換成積極的想法吧!你可以對自己這樣說:“我已經認識到實現夢想所要遇到的困難了,我完全可以克服困難,完成夢想。”聽起來這是個很陳舊的辦法,但它非常有效。試一下,一定會收到很好的結果。
多數的疑慮總是來自自身的,但對於外在的質疑,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外部的“反對能量”總會通過各種渠道幹擾我們,這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你要像粉碎自身的疑慮一樣粉碎它們--不是粉碎某個反對者,而是粉碎“質疑”本身。你的決心是你麵對質疑的強有力的保障,讓決心告訴他們,質疑和反對的聲音是不理智的。
比如你可以這樣想:“因為有這些疑慮和質疑的存在,我更應該把事情做好來證明自己,我要付出100分的努力,來看看最後誰是對的。”
粉碎質疑的聲音可以伴隨一些比較極端的行為,比如考慮將那些持有頑固質疑的人從工作中移除--解雇一些對項目嚴重幹擾的員工,或者把他們調到別的部門。情況有時的確需要如此。當你樹立了目標之後,質疑要麼成為你的動力,要麼就是你的阻力。當那些頑固的阻力始終不曾變為動力時,我們就必須快速地移除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