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玄陰界之主!(2 / 3)

“閣下是誰!”

唰!

老者霍地起身,麵容卻毫無畏懼。

他修為雖弱,身上卻有自己的正道,這正道即便是閱讀魔經,也不會隕滅!

昏暗的燭火之下,老者漸漸看清寧凡容貌。

這一經看清,立刻,好似冷水當頭潑下,讓他冷汗直冒。

“明、明尊!”

他被寧凡的氣場震住了!

這一切,隻因寧凡的名頭太過可怕。在其凶名傳開之後,無數勢力爭相購買烙印寧凡容貌的玉簡,以免日後遇到寧凡,不識尊顏,得罪此人,惹下滅門之禍!

“我問,你答!”寧凡的口氣不容拒絕,老者冷汗直冒,更不敢反駁。

“是…”

“你姓甚名誰!”

“卑名鄭通,忝為玄微宗掌教老祖。”

“你是正道修士?”

“是…”

“你是正道,我是魔修,你何以畏我?正道不是以誅魔為任麼!”

“晚輩豈敢!這世間正魔二字,隻在一念之間,功法殊異,但所通往的大道卻隻是一條。與其執著與正魔二字,不若克己奉勤,勤修苦練。下有無窮魔道,亦有無數正道,晚輩的正道,是傳道授業,護一宗弟子性命無憂。若能護得弟子平安,老夫縱然墮落為魔,心中亦是自詡為正!”

老者不過金丹初期的修為,但話之時,道心堅牢,顯然是時常為了宗門安危侍奉魔門,卻不以為恥。

老者追求的正道,不是清名,而是守護弟子平安。

若無正義可守,便無從自詡為正道。老者的正義,是玄微宗所有人!

“得好,原來在你心中,陰陽隻在一念間,若堅持本心,縱然墮落為陰,也可自詡為陽。”

寧凡若有所思,一拂袖,留下數瓶丹藥,下一刻化作清風,憑空消失於老者身前。

“好玄妙的遁速…呃,這是…離火丹!”

老者麵色大震,這離火丹可是無盡海一種頗為珍貴的三轉上品丹藥,用途是提升金丹修士大量法力,若丹藥足夠,甚至可一鼓作氣,從初期突破中期!

若有這些丹藥,老者突破金丹中期指日可待。實力越強,越能守護弟子門人!

他是一個好師父,這種好,無關善惡,無關正魔。

老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望著寧凡離去的方向神情感激。

他隱隱猜測。寧凡向他提問,是為了突破什麼平靜桎梏,試圖觸類旁通。

就好似老者研習魔經,亦是為了側麵提升正道修為。

寧凡從出現到離去,短短一炷香功夫,並未驚擾玄微宗一分一毫。更未斬殺一人。

在老者眼中,寧凡根本不似外界傳聞的嗜殺無度,而是一個有原則、恩怨分明之人。

“這才是真正的明尊麼…這是何等灑脫的魔修風采。”老者的眼中敬意越來越濃。

飄然飛出玄微宗,寧凡思索著老者的話語,似有所悟。

他一路西校神念橫掃五萬裏,始終未收住遁光,又過一日,色已明,方才在無盡海西陲的邊境收住腳步。

這裏幾乎已脫離無盡海的區域,在西海之陲,建著一個凡人國度,規模甚,根本無法擠入八百修國之流。

寧凡收住腳步,在一座凡人城池之上。他看到一個腐朽的縣衙,其中,縣官正向另一名官員,逢迎行賄,獻上一盤金銀。

似乎是縣中河流絕堤,災民無數,為了獲得賑災銀兩,縣令正向另一人行賄。

那縣官一連諂色,待得另一名官員離去,忽而露出浩然正色。

“終有一日。我必掃盡下佞臣!”

這一股正氣發自內心,絕非偽裝。

“有意思。”寧凡降落於縣衙,他對這個賄賂上司、卻有剛直不阿的縣官有了一絲興趣。

寧凡化作一陣清風,降落縣衙。那縣令一見寧凡憑空降下,以為是哪個江湖高手,暗暗心驚,立刻大呼一聲,換來十數個衙役。

這些衙役一個個虎背熊腰,而寧凡看似弱不禁風,但隨著寧凡拂袖一卷,十數個衙役卻俱都昏迷過去。

“妖、妖人!”縣令畏懼了,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但縣令顯然看出了,寧凡不是凡夫俗子。

“我問,你答!”寧凡仍是不容拒絕。

“是…”

“你為何懼我!”

“因為你會妖術…”縣令有些害怕。

“你為何為官!”

“為了掃除庸吏,兼濟蒼生!”一談到理想,縣令忽而肅然起來。

“你想掃除庸吏,卻又為何自汙,甘願賄賂上司!”

“清名汙名,不值一提!敢問仙師,若我隻求清名,不能籌得賑災款項,於一縣災民何益!若不自汙,便無法保全子民之命。我是能臣,並非廉吏,若不迎合世俗,便無法為聖上解除任何煩惱。伯夷叔齊高潔,卻於下百姓無益,高潔何用?陳平盜嫂欺金,卻為主分憂。蕭何自汙,方能令主信任。我願做陳蕭之輩,以我之能,兼濟下蒼生。今日之濁,是為了來日之清!”

“原來如此,在你心中,陰陽相濟,清濁相補,今日之濁,可換來日之清…”

寧凡一步踏出,待走出縣衙之外,猛然一步踏下,整座縣城大地震動,原本決堤的江河,好似一道水龍,竟衝而起,回歸河道,堤岸重建!

這自然是寧凡付給縣令的答疑酬勞。

這是一個好官,縱然違法行賄,但他心係百姓。

那震動,讓縣令口等口呆,驚恐不已,隻以為寧凡是上的神明,一腳竟可以踏碎整座縣城一般。

不多時,吏傳訊,河堤修複,河水歸河道,甚至水災之後的疫情都沒有出現,一個個災民都精神矍鑠。

縣令愣住了。決堤的河流不可能自回河道,受疫的災民不可能疾病自解,這一切,無疑是之前的仙師所為。

縣令意識到,似乎解決了仙師的疑問,這解救災民的行為,是對縣令的回報。

“下官代一縣之民,叩謝仙師!”

縣令涕淚縱橫,向著寧凡離去方向倒頭一拜。

自凡人之國離去,寧凡心中明悟越來越多,每經過一處,他便散出一次神念,向一個個修士、凡人發出詢問。

陰陽涵蓋了所有大道,每個饒行為。都可用陰陽解釋。

寧凡的明悟越來越多,最終,他在一處河岸邊駐步。

一個孩童正在河邊念經,是私塾所傳。

“日晴為陽,月缺為陰…”

這一句經,語意淺顯。太陽就是陽,月亮便是陰。

寧凡迷惑了,難道他追求的陰陽大道,僅僅是日月更迭的道理?

七日之後,寧凡返回墨蘭島,盤膝於榻上。

他。眉頭漸漸紓解

“單單執著於魔道,不可…偏執於正道,亦錯…世間萬法,須得陰陽相濟,善惡並存…”

“何謂清濁…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何謂善惡…善即是善,惡即是惡。”

“何謂陰陽…逆取為陰,正取為陽。”

“這一切,我都懂,但正因為我懂,故而我又有些迷惑了…”

寧凡的腦海,反複回蕩著孩童的那句經文。

一路叩問陰陽,寧凡對陰陽的理解,從茫然不解,到似有所悟。到徹底明悟,再到此刻,感覺自己仿佛一無所知。

他執迷了,大道至簡,智者將陰陽比作日月,他卻將陰陽比作清濁、善惡,去類比,去推測,如此卻是舍本逐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