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無聲的戰場,不見血的搏殺,你,或者我,誰都不可以溫情脈脈,你做不到?我幫你。
“請陛下主持公義,助我將證詞補全。”
……
蕭玦僵坐於禦座之上,瞪著秦長歌……你是誰……你是誰……
你的行事風格……
你這身姿弱如飄萍的女子,為何行事殺氣暗隱,言語利刃深藏,銳如名劍之鋒?
為何選擇這般當庭掀開,赤()裸裸血淋淋將他的不信任展示於眾?展示在阿琛麵前?
阿琛……受傷必重。
這一刻心緒複雜難言……阿琛若有罪,他會報仇,可是他卻不願意在判詞下達之前,如此直接而當麵的,將隔離懷疑的刀鋒,搶先割傷孱弱的幼弟。
證實罪名之後的秉持公正的判決,和在首告之前就開始早早的懷疑,那意味,和造成的傷害,是不同的。
敏感細膩的阿琛,會怎麼想?
秦長歌垂下眼睫……我要的是什麼,你一定在疑惑,你,現在還不會知道。
事情……哪會有這般簡單呢?
何況打倒敵手,本就無需心懷悲憫,我若對敵人暖若春風,我的下場隻怕早就冷若嚴霜了。
我可還記得你那句“以民誣告皇族,可知後果?”呢。
不逼到一定境地,如何能夠得到我想得到的結果?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百官們反而沒有任何聲音了。
任誰也看得出這一刻詭異的氛圍——笑容別有意味的苦主,一直沉穩平靜卻突然如被重擊麵色蒼白的被告,以及,高踞禦座,臉色鐵青,目光如濤翻湧,似恨似怨似驚似疑的,皇帝陛下。
這不是尋常的殺人案,這也不是尋常的苦主和被告,想活命,閉嘴吧。
……
半晌之後,蕭玦澀澀的道:“好,但望你能以證實趙王之罪。”
他手一招,於海會意的進入偏殿,去取那三份證據。
見到這場景,百官們真是恨不得買把鎖,鎖緊嘴算了。
連驚呼聲這回也不敢有了。
十三卷證據齊齊攤在龍案之上,蕭玦不看蕭琛,隻盯著秦長歌,道:“宣人證。”
“我主聖明。”秦長歌微笑回身示意。
早已等候在偏殿,被內侍一一引入的,孟廷元、聚宴的士子、趙府諸般證人、董承佳遺孀。最後出現的是薑華。
原本告假的他,今日以證人的身份,滿麵難堪的挨挨蹭蹭的進殿來,在殿角跪了。
其餘人等,大多不過販夫走卒之流,最多去過王府偏堂門外,哪裏經曆過過這國家核心之地,煌煌威嚴的政治中心,上臨無上尊貴的天子,身周俱是遠遠遇見便要遠避的貴人的場合?更別提還要在這樣層簷曆曆,金龍飛舞,看一眼都要昏倒的地方臨帝王垂詢斷獄,舉證親王之罪……一個個連呼吸死命憋了,跪在漢玉雲母磚上,扒著磚縫,瞅著前麵跪著的人的腳跟不敢抬頭。
秦長歌無聲籲了口氣——忒沒膽色了,虧得臨行前還叫祈繁給他們各吃一顆她以前研製的可提升膽氣的“壯誌丸”,那是以前做了玩的,不曾想今日便派了用場。
依次三跪九叩,一個個輪流說了,雖然有的人結結巴巴,有的人詞不達意,有的人斷句錯誤,有的人語無倫次,但總算是,說完了。
“……草民賤辰,本應是三月,是趙王於二月初,曾對草民言:‘擬為先生壽,但三月恐無暇,可否提前’?草民虛榮,貪戀親王愛重,遂應了……二月乙末,實在非草民賤辰。”
“……當晚黃墨古酒醉,曾汙趙王衣袍,趙王進內室整理,大約去了兩刻工夫……我等都是親見。”
“……黃墨古飲酒有過敏之疾,平日少飲,那日卻行跡異常……”
“……奴才當晚進書房打掃穢物,劉管家吩咐,內室不許去,也不許別人進去,要奴才守著那內外間相連之門。”
“……當晚趙王從後門乘轎出門,奴才們得了吩咐事先便在後門等著,二更許,王爺出來,是奴才和另幾位兄弟抬的,一直抬進宮內值宿房,是董統領出來接著的……奴才回來後,睡得很死,醒來後便見自己在亂葬崗……幾位兄弟都死了,就活了奴才一個,但也從此殘了,一直討吃度日……”
“罪婦姚瓊,恭祝陛下萬年,並代先夫申冤於丹陛之下……先夫受人蠱惑指使犯下滔天罪行在先,被人過河拆橋設計殺害在後,先夫留有血書在此,罪婦深知仇家勢大,數年來不敢聲言,懷揣先夫血證躲藏漂泊,今日終得金鑾殿上,向陛下剖陳分明……先夫有罪,但趙王更有滅口殺人之罪,若非忠心於此人,先夫何至背棄陛下,遭此殺身之禍……罪婦願身代先夫之罪,身受淩遲之刑,隻求陛下明正法治,令有罪之人皆不得免!”
“犯官……薑華……有罪……趙王與董統領當日長樂宮前密謀調換侍衛,是犯官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犯官當日當值,子時前後,犯官出外將當日奏簡交遞禦書房時看見他們……金匱室有犯官出外的記錄……”
……
眾口一詞,鐵證如山。
眾人心中都道:趙王休矣。
目光或憐憫或不忍或幸災樂禍的投向始終不言不動的蕭琛,這人素來以沉穩睿智,聰慧出眾著稱,據稱有‘一言抵萬金’的美談,很少說話,但每句話都不是廢話,每句話都極有分量——今日一見也是如此,隻是,在現今這個厲害女子織就的密不透風的天羅地網之中,你要以如何的千鈞之力的言語,才能破網而出,甚至反戈一擊?
眾目睽睽中,蕭琛不看竊竊私語的任何人,不看散淡卻淩厲的秦長歌,隻是跪於當地,沉靜甚至微帶哀傷的看著蕭玦,眼色幽涼,如雪裏梅花,雲中遠月,這一刻的清絕的蒼涼,悵惘如一首未完的悼詞。
他似是對那樣的滔天大罪厲絕言辭毫無感受,似是對反證自己清白毫不在意,似是隻是想從蕭玦目光中挖出他心中真正所想,想知道,那個樓閣深處飛雪輕盈之中舞劍的少年,是否真是眼前這個威嚴高貴的男子。
他隻是那般緊緊盯著蕭玦。
蕭玦的手指,卻隻是攥著那十三份證詞。
目光緩緩下移到蕭玦攥緊的手指,蕭琛突然,極其愴然的一笑。
猶似幾多深恨,不解昔日惆悵。
那年石板橋上的寒霜,怎麼到了今日,還森涼的掛在眉梢,好冷啊……
連心都凍著了……
他的眼色,一分分的冷了下去。
似一方冷玉,沉入永恒不見天日的深淵之冰泉中。
這一刻的沉默宛如萬年。
萬年之後,滄海桑田,浮雲變遷,遙遠變得更遠。
一聲低弱的言語,卻如巨鍾之聲乍起,擊破層層捆縛,震蕩在每個人的心頭。
“你始終在指證,我當晚行跡詭異,於長樂宮有陰私之行,但是你不能舉證出,我殺了先皇後。”蕭琛淡淡道,“而且你的所有證據,都建立在,秦皇後和明宣太子之死的前提之上。”
“假如——”
他譏誚的側首,看秦長歌。
這一刻目光冷若冰劍,刺入肌骨發膚。
“睿懿皇後和明宣太子,根本沒死呢?”
==
快到年底,我要開始更加忙碌了,白天的時間都要撥給自己本職工作,很難保證八點更新,所以,如果到了晚上十一點我還沒有更新,請親們千萬不要等了。
另:古代司法有專用斷獄程序和名詞,比如原被告合稱“兩造”,被告多稱“被造”,為了方便理解和閱讀,基本上我是以現代名詞和方式來寫這場告禦狀的,反正這是虛擬王朝架空曆史,姑妄言之,姑妄看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