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高層會議(1 / 2)

劉旭之所以要學作畫,全是因為手裏的那幅戚繼光的畫打不來,以及上次看到的那幅五花圖,他同樣無法吸收其中的靈氣。

比奇首發在他看來,作畫肯定也需要作畫者投入一定的心靈力量,這其中說不定有什麼技巧,如果說自己學會了,或許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將畫給打開也說不定。

作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相當的基本功,而且種類也很多,有的畫家擅長人物畫,有的擅長山水風景畫,有的擅長花鳥魚蟲,有的擅長畫動物。雖說一法通百法通,可歸根到底,沒有一個人能夠將精通所有種類的繪畫。

國畫和西方美術不同,西方美術的基本功在於素描,而國畫的基本功為四大項,分別是筆墨運用,線條質量,審美素質與構圖能力。

在各種不同性能的宣紙上,熟練掌握用筆,中鋒、側鋒、逆鋒、散鋒等,都是筆力的體現。用墨,濃、淡、幹、濕、焦,用量不同,呈現出的效果也不同。用水,必須要恰倒好處,惜水如金。

構圖要力求完整,包括題跋、印章,掌握各種角度的折枝畫法。隨時能夠調動自身的精、氣、神,投入在創作中,並長期培養繪畫興致,樂在其中。

多讀好畫可以使作畫者對已知的畫法、畫論做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判與肯定,同時對未知的提出新的挑戰。讀畫就是一種藝術的互動與交流,古人言:“取法乎上”,就是要讀“經典”、讀“好畫”。天朝有幾千年的曆史,能夠流傳下來的名畫就是經典,也最具風格的代表性。

最後是寫生,寫生就是深入生活、了解自然的理與性。理:就是自然之特性及規律。所以有“遠觀其勢、近觀其質”之說。隻有對自然充分的了解並記錄其特征,才能恰當地表達。同時在人與自然接觸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創作的激情,這就是創作的源泉。自然這時便是我們精神的載體,這就是寫生之理、之性的充分體現。古人雲:“造化吾師也”。

文教授用了四個小時給劉旭講述作畫的要點,由此可見,繪畫要比音樂難學的多,這就是為何一幅繪畫作品能夠拍到天價的原因。

接下來,學習的是基本功,也就是筆墨紙硯的用法,在音樂方麵,劉旭憑著自己強大的心靈力量,能夠容易就彈奏出動聽的曲子,可是在作畫上麵就不行了,必須得一步一步的來,到了晚上十二點,也不過是勉強學會文房四寶的用法,至於說作畫,任重而道遠呀。

一連學了幾天,劉旭學會了基礎的人物畫,如何用各種筆鋒勾勒出簡單的人物,按照文教授的說法,這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才會達到一種意境,讓自己的畫活靈活現,甚至能夠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劉旭的心靈力量雖然強大,可想要輕易的全部投入進去並不容易,這似乎需要一種感覺。

隻學了幾天,就到了期末考試的日子,考完之後就是寒假。劉旭自打來上學,就事情不斷,特別是後期,不是忙著練武,就是與人與鬼交手,忙的不像樣子。學業早已經拋到一邊,坐在考場裏麵,劉旭才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