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侗鄉風情(1 / 2)

??沈文信在龍城騎行之時,估算了自己的時速,平均速度能達到每一小時30-40公裏左右,長途騎行最為關鍵的是毅力,所以如果過於提速,對心髒的負擔過大,保持在一個有效的速度是明智的。

??依照這個速度,沈文信從龍城出發,第一天將下榻的地方是一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的縣城——侗鄉縣。

??距離龍城也就是200-300公裏,一大早出發,下午就能抵達了,期間簡單補給下壓縮餅幹、牛肉塊、礦泉水就成了。

??侗鄉縣是龍城轄區的少數民族縣,屬於一個三省交界的地段,作為沈文信跨越湘南的第一個補給站,沈文信也打算利用這段路,摸清自己的極限在哪。

??一天騎行8-10個小時,這考驗的不僅僅是身體素質,還有意誌力。

??通常騎行愛好者的鍛煉,最多隻騎行40分鍾左右,速度保持在20-30公裏,而沈文信卻要在一天之內騎行200-300公裏,期間休息的速度要壓縮在一個小時之內。

??對於剛騎行不久的沈文信來說,無異於是一場考驗,通過這次的騎行,也許能判斷出沈文信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完成全程吧。

??而選擇侗鄉縣駐留,除了地理位置之外,主要的還是這裏的旅遊景點頗多,本身這次的騎行,就是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既然有機會,那就肯定不能錯過了。

??不論是什麼第一次大概心情會是五味雜陳的,沈文信也冒出過如果放棄會怎麼樣的心思,但是他這個人,講究的是一條道走到黑,絕不輕言放棄。

??毅力是騎行成功與否最為重要的一點,身體素質則放在了次要位置。天稍微放亮了,沈文信便收拾好行囊,駕駛著美利達流浪者,一路向北,按照預定的路線行進。

??昨天在自行車店裏麵討教了老板有關騎行的技巧,得知保持有氧運動是維持體力的方法之一,腳踏的頻率要和呼吸形成共鳴,這樣才能充分保存氣力。

??一縷晨光映射到沈文信的臉上,隻見他洋溢了幸福的笑容,沿途的風景秀麗,讓人極為留戀,與乘坐在汽車上走馬觀花不同,自行車的速度能使人更直觀地觀看周圍的景物,沒有鐵皮盒子的桎梏,人和自然的交流更加密切,這也許是近些年人們的物質富裕之後,為什麼會興起騎行熱的緣故吧。

??鍛煉身體,融入自然,遠離城市的喧囂,這本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東西,回歸本質,重新經曆那段青蔥歲月。

??不得不說,沈文信畢竟沒有做充分的準備,體質上沒有鍛煉到一個強壯的程度,對路況和周圍的情況並不了解,騎行了個把小時左右,到了某個不知名的村落附近,沈文信的體力已經消耗了不少,所以停到了公路旁邊休憩片刻。

??拿出了一些食物和水,揮汗如雨的沈文信自嘲不已地道:“萬事開頭難啊,隻要挺過這關,接下來應該會好吧?”

??坐在路邊,沈文信一邊啃著牛肉幹,看著疾馳而過的汽車,不免想到了如今這個社會的現狀,發展的速度是快,卻總是以一種“趕腳”的角色,不論做什麼都要求快,卻忽略了許多美好的事情。

??沈文信這才體會到,停下來看看的奧義。

??休息了十分鍾左右,沈文信再次踏上了行程,周圍的景色也逐漸從高樓大廈轉變為了紅磚平房,越是偏僻的地方,樓層就越低,最後變成了木質結構的茅草房。

??生活水平的不同,自然會出現不一樣的建築,在農村也存在貧富差距,要達到共同致富的目標,還需要努力啊!深入了侗鄉,蜿蜒程度就越大,上下坡的頻率也多了起來,真正進入了丘陵地帶啊!走走停停,沈文信最長踏的時間是兩個小時左右,已經達到了極限。

??行駛到一半的路程,炙熱的陽光使得沈文信的水分蒸發的更為強烈,產生了頭昏乏力的症狀。

??“我不可能中暑了吧?不行,得找個陰涼的地方。”沈文信不得已推著自行車下了公路,行駛在混凝土澆築的馬路上,沒有任何遮擋物的沈文信如同被放置到了烤箱一般,中午的陽光太毒辣了。

??而令他欣喜的是,不遠處有一口井,幾個農村婦女正在那打水洗衣服,扯著家常,一副恬靜溫馨的樣子,與城市裏麵的不同,山村中的女人,思想簡單一些,沒有那麼多的煩惱。

??“大姐,這口井的泉水可以喝嗎?”沈文信的模樣,一看就是外地人,婦人們也不怕生,爽朗地道:“可以啊,這井水很甘甜的。”

??沈文信聞言,立馬舀了一瓢,的確如婦人說的,入口甘甜,回味無窮,驅除了沈文信體內的火焰和疲勞。

??連續喝了幾大瓢,沈文信才緩過勁來,把車內的水壺打滿之後,沈文信讚道:“大姐,您這地方真是好山好水好人啊。”

??“小兄弟真是會說話啊,不知道你從哪來啊?”

??“我從龍城來的。”

??“咦,龍城?那距離這有百來公裏啊,你坐車來的?”

??“是啊,我騎車來的。”沈文信指了指身旁的自行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