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江想了想道:“朕會批複,賜諡‘孝恭’。”
“嗯?”江夏這一下就更是驚訝了。
且不說朱載江會懂得諡號令他驚訝,這“孝恭”二字拿來賜給曹遷祖父也絕對是貼合的。
江夏忍不住問朱載江:“能不能跟太傅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賜諡?”
朱載江點了點頭,道:“首先,這份奏折到來之前。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李立廉曾經上呈奏折入京,彈劾曹遷越權處事。
然後曹遷也上呈了奏折,進行了自辯。這證明李立廉和曹遷之間是有矛盾的,二人不和。
李立廉在之前一份謝恩的奏折裏麵寫了一句這樣的話‘臣出身寒微,得蒙聖恩……’,這就說明李立廉出身並不高。
而曹遷在李立廉剛剛彈劾他越權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裏,立刻上書請求賜諡,朕懷疑他這是故意的。
他想要間接告訴李立廉,他的出身尊貴。同時也是告訴山東省的官員,他比李立廉更加有底蘊,以便得到山東官員們的支持。
朕第一次不回複他,其實就是想要警告他一下,告訴他朝廷既然讓李立廉做左布政使的,那麼意思就是要讓他做主山東。
他的這一點兒小把戲,朕已經看穿了,希望他好自為之。
如果他聰明的話,那就應該等一年以後再上呈第二份請賜諡號的奏折。如果他在一個月以內再請一次,那朕就給他‘孝恭’二字。
這樣也就是明擺著告訴他,朕已經完全明白了他的用意。他祖父明明是文官,但朕就是不給他一個‘文’字,而給孝恭二字,讓他明白他得孝順祖父,不要利用他祖父留下的權勢而恣意妄為。
同時讓他明白,他得謙恭。別以為自己出身不錯就洋洋得意,讓他多學學別人優秀的地方。朕這樣賜諡,同時也會讓他明白。他的一切,包括他祖父的一切,都是朝廷給的。
李立廉去山東當左布政使,代表的是朝廷。大明曆來都是以左為尊,他一個右布政使想要和左布政使爭權,那就是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如果朕給他孝恭二字以後,一個月以內沒有接到他的自罪奏折,朕就決定把他平遷到四川承宣布政司去,繼續任他的右布政使。”
說完,朱載江看向已經目瞪口呆的江夏問道:“太傅,你覺得朕說的對不對?”
江夏愣住了,不不不,應該是江夏已經驚呆了,已經被朱載江給嚇著了。
這全盤的分析,不僅涉及到了正副手之間的權力之爭,同時也涉及到了皇權的展示。同時表麵上風平浪靜,給曹遷留足了麵子。
但是江夏知道,如果真的按照朱載江的那樣做,朱載江想讓曹遷明白的一切意思,曹遷都會明白。
這……這就算是混跡朝廷幾十年的朝臣,恐怕也不一定能夠有這樣的心思吧。
就算是當初的朱厚照,也決計不可能會明白朱載江的這個手段。他若是真的明白這個手段,最後也不會落得那樣的下場了。
江夏看了朱載江好久,最後才問了他一句:“載江,這真的都是你自己想到的嗎?有沒有人教過你?”
“有啊。”朱載江點了點頭,說道:“李太傅曾經細心教過朕如何去分析奏折裏的內容。”
江夏想了想,又從奏折之中抽出了一份折子,他打開看了一眼,折子正是當初嚴嵩到了肅州不久,然後寫奏折來說西北邊關亂事已平,請求班師回朝的折子。
江夏把折子遞給朱載江,問:“載江,這份奏折你看看,看完以後你會作何批複?”
朱載江點了點頭,仔細看了看那份奏折。
在江夏一臉希冀的眼神之中,朱載江看完以後說道:“朕會立刻派兵部尚書帶領都察院的巡察禦史,共同去肅州看看。仔細了解一下西北邊關的戰事,是不是真的已經平定了。”
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