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
在電信作為一個行業介入人們生活各方麵的今天,各類跟通信相關的概念和應用如同柴米油鹽一樣與大家形影相隨,然而,了解電信技術在我國的發展過程的人,可能隻限於業內。然而,電信技術的發展其實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融合在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進程之中。
信息的存在形式、傳遞方式以及人類處理和利用信息的形式所產生的革命性變化,被稱為信息技術革命。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經發生了跟電信技術密切相關的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人類創造了語言,並使之成為人類進行思想交流和信息傳播不可缺少的工具,發生在距今約3.5萬—5萬年前後猿向人轉變的時期。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發明,發生在公元前3500年的鐵器時代,原始社會末期。這一次革命使人類信息突破了口語的直接傳遞方式,可以將信息儲存在文字中加以傳播,較大地超越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大約在公元6世紀中國開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紀才進入臻於完善的近代印刷術。這兩項發明使書籍、報刊成為重要的信息儲存和傳播的媒體,擴大了信息的交流、傳遞的容量和範圍,人類文明得以迅速傳播。
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報、電話、電視等現代通信技術的運用,發生於19世紀,現代通信技術信息的傳遞手段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大大加快了信息傳輸的速度,縮短了信息的時空跨度,人類進入利用電磁波傳播信息的時代。
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發生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誌是電腦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也就是互聯網的出現與使用。電腦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類大腦及感覺器官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這次用電子計算機、通信衛星、光導纖維組成的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使人類進入信息社會時代。
這樣看來,電信在我國的發展也應當從第四次信息革命開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