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戚繼光抗倭衛國
明朝著名民族英雄戚繼光,字元敬,山東蓬萊人,出身將軍世家,藝勇雙全,17歲就以武舉及第。
元末至明朝中期的二百年間,日本九州一帶的封建諸侯,經常糾集武士、商人和海盜,少則數百人,多則幾千人甚至上萬人,來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野蠻的屠殺和劫掠,人們稱這夥強盜為“倭寇”。1555年,戚繼光因功升遷為參將,負責浙江的寧波、紹興、台州三府的抗倭事宜。他轉戰慈溪、岑港、樂清、桃渚等地,大戰三次,小戰數十次,擊斃倭寇數以千計,搶救難民數以萬計。
1562年,浙江地區的倭患基本解除,福建地區的倭患卻轉趨劇烈。於是,戚繼光又奉命去援助福建總兵俞大猷。福建寧德縣海濱有個小島橫嶼,是倭寇曆年來盤踞的重要巢穴之一,那裏漲潮時四麵環水,落潮時一片泥濘,是個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戚繼光了解到,那裏藏有被劫掠的牲畜數千頭,婦女兒童數千口,其他財物不可勝數,便決定先收拾這個匪巢。
這天海水剛退潮,戚繼光命三千名“戚家軍”,每人各背著一捆稻草,迅速鋪成一條旱路衝殺過去,倭寇倉猝應戰,死傷慘重。又乘勝進攻興化城外的匪窟,把那裏的倭寇也蕩滌無存。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經過不到半年,共殲滅五千多倭寇,倭寇的氣焰從此一蹶不振。戚家軍的威名更是傳揚天下。
朝廷議論戰功時,戚繼光以“用兵如神”和使敵人畏之如虎的稱譽升遷為總兵官,負責福建和浙江大部分地區軍事防務。
智慧寄語
一個連自己的國家都不熱愛、不維護的人,肯定成不了大事。父母應經常講述自古以來為保家衛國而努力戰鬥的民族英雄故事,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