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馬克思通過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餘價值的運動規律及其作用,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通過剩餘價值的發現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本書特別針對廣大青少年讀者的閱讀習慣,在語言和表達上更通俗易懂。
本書的寫作目的在於讓讀者了解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形成過程,學習剩餘價值理論的核心內容,並認識到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具有強大生命力,雖然這一理論已經提出一百多年,但是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現代各種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追根溯源,都是源於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當然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也不例外。所以,本書首先從剩餘價值學說史的角度,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的剩餘價值觀進行了梳理。
馬克思在批判和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潛心研究,摒棄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局限,第一次科學係統地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本書從理論內容上來說,著重闡述了馬克思對剩餘價值來源、實現和分配問題的考察,將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精華部分作出闡釋,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追求剩餘價值的本質,說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必然產物,並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律和發展趨勢。
本書力求使讀者清晰地認識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並明白整個資產階級是如何共同瓜分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即資產階級是如何實現對工人階級的剝削的。在當代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都有了很大發展,與馬克思所處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差別,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聲音在西方學術界時有出現。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從創立開始一直是在爭議中生存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再一次使人們聚焦馬克思的《資本論》,更多的西方學者開始深入研究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在當代社會仍然有重要的價值,無論是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還是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建設,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青少年學生對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書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案例來講述剩餘價值在商品經濟中的具體體現,讓讀者感覺到剩餘價值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從而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剩餘價值理論。為了幫助讀者理解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本書還專門設計了延伸閱讀的內容,為讀者提供一些背景資料和閱讀材料,增加內容的趣味性和現實性。當然,限於作者的學識水平,書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並借鑒了一些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在此向他們表示我最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