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結(2 / 3)

“約定?”

“是呀,約定,這是我爹地當初答應我來北京學中醫的條件。”鬱書長長一歎,“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在二十幾年前,台灣出現了一位人稱鬼才的音樂天才,任何曲目他隻要聽過一遍就可以在沒有曲譜的情況下絲毫不差地演奏出來,最可怕的是他精通多種樂器,其中以鋼琴、大提琴、小提琴、貝斯、長笛、電吉他見長,甚至連打鼓他都駕輕就熟。”

不過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卻不是他的才華。

二十幾年前,他還是個年輕小夥子,性格開朗、陽光,長得帥氣、瀟灑,在樂壇中掀起一股旋風。然而這樣的一個小夥子最喜歡的卻不是流行音樂、搖滾音樂什麼的,而是古典音樂,也正因為如此,在當時,台灣陷入了一股瘋狂的古典樂潮流。

後來這位鬼才在一場文化節上認識了一位美麗的佳人,她的油畫在台灣很有名氣,甚至在國際上也小有成就。兩人一見鍾情,很快便陷入了熱戀。

雖然當時那位音樂鬼才的成就不及那位美麗佳人,但是他絲毫不在意,因為他相信憑他的實力一定會享譽國際,他更相信他們是天作之合的一對。所有喜歡他們的人也不在意,因為他們也相信他們是最相配的一對。

後來,在眾人的祝福中,音樂鬼才的名聲如他所願,越來越響亮,他們的感情也如眾人所願,越來越好。

終於,在他們相戀兩年後結成連理,又過兩年,他們的女兒出世了。那位音樂鬼才姓張,美麗佳人姓鬱,因此為女兒取名為張鬱書,代表女兒是他們的愛情結晶,從此一家三口過著讓人欣羨的幸福生活。

女兒漸漸長大,他們驚喜地發現女兒遺傳了他們的音樂天分和畫畫天分,更重要的是女兒自己也喜歡音樂和畫畫,於是他們開始有計劃地培養女兒的才能。

但是,鬼才畢竟不是可以隨處可見的,女兒雖然有音樂天分,但並沒有遺傳到父親那麼厲害的才能,因此他們隻讓女兒專攻鋼琴和笛子。

至於畫畫,他們很驚訝地發現女兒居然喜歡畫國畫,關於這一點他們一致認為是遺傳至父親(不愧是父女,居然都喜歡走古典風)。

而為了配合女兒的喜好,他們另外為女兒安排了一門課程—書法,雖然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必然聯係,但是他們想如果能在自己的畫作上洋洋灑灑地揮上一筆應該是一種很不錯的感覺。

但他們顯然還不夠了解他們的女兒,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她居然開口提出要學詩詞歌賦,她覺得雖然在畫作上揮一筆的感覺很不錯,但遠遠還不夠,如果能在畫作上揮上一篇深情並茂的詩詞,那就更完美了。

她比她老爸古典得更徹底!

因此,小小的鬱書更忙了,但是她忙得很開心,因為這些都是她喜歡的事,想做的事。

然而,好景不長!

也許人真的不能太幸福,否則老天也會看不過去。

在鬱書十二歲那年,她親愛的媽咪得了胃癌,雖然積極地做治療,積極地療養,但一年後還是敵不過死神的召喚,離開了人世。

她清楚地記得媽咪離開時,爹地是多麼地傷心、多麼地痛苦,她深深相信,如果不是因為還有她,爹地一定會跟著媽咪一起走。

那段時間,她常常看到爹地拿著媽咪的照片專注地、悲傷地、落寞地看著,讓她深深了解了元稹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她想如果媽咪天上有知,一定會覺得很幸福。可是她知道,爹地很痛苦,因為他不再開朗、不再愛笑。

雖然失去媽咪她也很傷心,但那段時間她卻忙得沒空傷心。問她忙什麼?當然是忙著擔心傷心欲絕的爹地。

可是,又過一年後,她真的很想罵一句——狗屁曾經滄海難為水,如果真的難為水,那麼眼前笑得一臉幸福馬上要成為她後母的女人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