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白犼驚魂】 【078】-34年,營口墜龍-
緊接著,張洋帆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1934年的遼寧營口。
當時是夏天,大約下午五點鍾左右,三個營口本地的孩子一起在外麵玩兒,結果隨意一抬頭,就發現營口市造紙廠方向的天空中似乎有一條“繩子”在亂晃,仔細一看,竟然是一條龍。
那條“龍”是灰色的,在雲彩裏動彈,動作就和蛇一樣,外貌就跟畫裏畫的一樣,頭如牛頭、頭上長了兩隻角,角是直的,嘴上有胡須,是兩根長長的白須,大眼睛凸出,身長大約能有十來米,身上有鱗片以及四個爪子,就和現在的鱷魚爪子差不多,尾巴就像是鯉魚的尾巴一樣。
當時那東西到底是不是龍,隻三個小孩子哪兒能鑒定的出來,而且它很快就消失了,那三個小孩兒雖然震驚,但卻也沒有太當回事,然而過了不久之後,那東西又再一次出現在了距離入海口差不多有二十公裏的河灘上,當時是一陣激烈的狂風暴雨之後。
那東西伸直了身子趴在沙灘上,似乎是擱淺了,就跟快要死了一樣,而老百姓們發現它之後,認為天降巨龍必定是吉祥之物,於是又是磕頭又是焚香,未免它被烈日炎炎暴曬致死,甚至還有人專門拿來了葦席給它搭了個涼棚,然後用水桶挑水往它身上澆,免得它身體發幹。
據說,當時的人們都非常的積極,既是是平日裏比較懶惰的人,也都紛紛跑來挑水、澆水,而當地寺廟裏許多百姓、僧侶也都趕過來每天為它做法超度,這一舉動一直維持到幾天後的另一個暴雨襲來,暴雨過後,擱淺在岸上的怪物竟又神秘消失了。
然而,又過了二十多天之後,那怪物再度奇異地出現,這一次,它出現在了距離入海口僅僅隻有十來公裏的一片蘆葦叢裏。
當時營口陰雨不斷,有時候下雨日子久了,連遼河的水勢都跟著上漲,於是遼河北岸的蘆葦塘很快就變成了一片汪洋,魚蝦都漂浮在水麵上,空氣中也飄散著一股強烈的腥臭氣味。
而大雨過去之後,當時生活在遼河北岸的人們都聞到蘆葦塘裏傳來了一股難聞的腐臭氣味,但卻始終沒有搞清楚究竟原因是什麼,最初還都隻是以為肯定是因為水裏那些魚蝦的關係。可直到有一天,一個看管蘆葦塘的老人順著味道走過去扒開蘆葦一看,這才驚奇地發現蘆葦塘裏竟然躺著一具巨大的怪物屍骸……
當時那東西身體已經腐爛了大半,身上的腐肉裏都長了蛆蟲,四隻爪子癱在地上,不知什麼時候竟然在地上都跑出了四個大坑來,估計肯定是臨死前曾拚命地掙紮過,想要再爬回水裏去……
當時看蘆葦塘的老染嚇了一大跳,趕緊慌慌張張拔腿就往回跑,回到家裏一頭紮在炕上就病倒了,這一病就是好幾天。
後來這件事就傳了出去,而且越演越烈,甚至驚動了當時極度有名的“盛京時報”,拍攝了龍骨照片之後,並以《蛟類涸斃》為題,在報紙上刊登了一篇報道,文中提到:“營口蘆葦塘內日前發現龍骨,旋經第六警察分署,載往河北西海關前陳列供眾觀覽,一時引為奇談,以其肌肉腐爛,僅剩骨骸,究是龍骨否,議論紛紜,莫衷一是……”
而更有當時的一些報刊媒體資料稱,當時東北三省的好奇者紛紛乘坐火車到營口來觀看所謂的龍骨,以一飽眼福,從而竟然導致了當年往返營口的火車票異常緊張,票價竟然由此上浮。
而隨後就有人指出,那條所謂的龍骨其實純屬人為作假,甚至直至今天,連中央電視台的《走近科學》欄目以及其他一些權威媒體也都再度挖出過這件事,不過大多是稱龍骨並不存在,所謂的“龍骨”,其實隻是用鯨魚的骨骼拚湊而成,而當時《盛京時報》拍下的龍骨照片中,龍頭上的兩根角,其實隻是取下的鯨魚肋骨倒插而成。
可即便造假一說眾說紛紜,但卻還是無法完全證明當時的骨骼就真的不是龍骨。比如當時很多記錄顯示,那東西的肋骨有五六寸長,遠遠小於十餘米長的鯨魚肋骨,而當時報道中也寫到過,發現龍的蘆葦塘裏,有被龍爪抓出來的二至五丈長的土坑,坑沿上爪印更清晰存在,如果是鯨魚的話,又怎麼會有爪子在地上跑出大坑來呢?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假如那東西真是鯨魚留下的骨骼,又怎麼會出現在蘆葦塘裏?河道狹窄,就算暴雨再厲害,也絕對不可能把一隻鯨魚衝到蘆葦塘裏而不被發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