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第三場開幕(2 / 2)

明清時期的將軍罐也是如此,雖然是大型的重器,有的甚至有半米多高,然而因為是盛用佛教僧侶的器物,用以充當明器,所以在價格上也就遜色了許多。

在評委們幾經鑒定之後,鑒定為此器為東吳時期的越窯真品,價格為25萬。

第一件瓷器便估價為了20多萬,便讓場中的氣氛變得格外熱烈起來,一件件瓷器陸續上場,其中不乏有精品產生,價格竟然很快的便提升到了百萬之列。

古代的製瓷工匠往往一輩子都在操持瓷器,以燒瓷為生,有的還是世代傳承,其技藝嫻熟自如,所製的器皿亦是精神十足,紋飾或秀巧大方,或柔美生動;尤其動物造型的器皿,個個栩栩如生,靈性飛動,呼之欲出。

不少參賽的藏品,都讓人看得耳目一新,其既有明清時期瓷器的那種雅秀大氣,又有著原始青瓷的古樸自然,二者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一起,讓人看得不住點頭。

眾人看得越投入,時間便過得越是飛快,百來件藏品似乎在一瞬間便展出完畢,又好象經過了桓古千年一般,六朝青瓷的最高價格也提升到了三百五十萬的高度。

緊接著,便是古玩圈子裏的參賽者陸續拿出藏品來,方路也在第一時間登場。

方路上一次輸給了童費宇,這次也是卯足勁,拿出了一件青釉龜形硯滴。

硯滴屬於文房用具之類,因為古人倒水入墨中,不好控製水流,硯滴的產生正是用以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

因為是文人所用的東西,所以在造型上就顯得頗具文人氣息,其材質不止是陶瓷,還有金屬、玉石、瑪瑙之類,造型多為龜蛇熊羊之形,很有寓意。

這件藏品為烏龜形狀,龜首昂起,頸部刻劃螺旋紋。龜背前小後大,有圓形的小直口可以盛水,龜腹平坦,刻劃十瓣蓮花裝飾。

遠遠的看來,烏龜活靈活現,頓生妙趣,造型生動,工藝精湛,施的青釉也是潤澤有度,和胎質和二為一,即顯得古樸渾厚,又有著細膩精細之美。

雖然硯滴的出土量也不少,不過這件實屬越窯的精品之作,經過評委點評之後,一致給出了五百二十萬的高價,這個價格頓時讓方路揚眉吐氣起來。

最高價一下子從三百多萬提升到了五百多萬,全場一片驚噓之聲。

沒過多久,便到了紀小帆上場,紀小帆拿出來的是一件頗為少見的東晉青釉獸形樽。

樽乃是古代盛酒的器具,此獸形樽大概有30cm高,胎質呈灰色,釉色青而泛灰,口部呈盤形,似一魚簍。腹壁堆塑一神獸,獸口含有一寶珠,前肢上舉,後肢伏地蹲坐。形態繁簡相諧調。

獸形樽在六朝時期頗為盛行,尤其是達官貴族的家庭,凡好酒者家中都有盛酒的樽,而這種刻畫神獸的更是很受歡迎,出土量也頗大。

不過,這件含有寶珠的獸形樽造型其他額,構思巧妙,胎質和釉色結合十分緊密,其藝術造型和釉質潤澤都臻於美好。

結果,在評委們的一致判斷下,給予了這件瓷器五百五十萬的更高價,這一來,又讓方路臉色一變,上一次輸給了童費宇,這一次童費宇還沒出場,卻輸給了紀小帆。

童費宇在不久之後便出場,帶來了一件青瓷羊頭尊。

趙卓一看到這件瓷器,嘴角便勾出一絲笑意來。雖然這件瓷器造型上相當不錯,不過並沒有那種鬼斧神工的震撼感,粗獷太過,細膩不足。

其釉色的表現倒是還不錯,尤其是那豆青色的釉麵顯非頗為好看,胎釉結合得也很緊密,釉麵出現了細小的冰裂紋片。

不過,瓷器的價格並非隻看局部,是所有元素的綜合考慮,而這件瓷器在整體上明顯遜色了青釉獸形樽一籌,最後所得的價格也是剛剛達到五百萬,三小之間雖然三件瓷器的價格相差都不算大,不過勝負卻已經很明顯了,最終以紀小帆的勝出而告終。

隨著瓷器一件件的上台,氣氛也越炒越熱烈,紀小帆所創下的五百五十萬記錄在半個多小時後便被一個老收藏家拿出來的黑釉盤口壺給擊敗,價格達到三百萬以上的更是比比皆是。

也有著好幾個鑒定師級的人物拿出來的瓷器被鑒定為贗品,甚至有人還不惜和評委爭論起來,不過,贗品就是贗品,在眾目睽睽之下便不可能變成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