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唐三彩(2 / 2)

所以,一見到老者拿出來的是唐三彩,豐經理便冷笑了一聲,還沒進行鑒定,便已經下意識的覺得這件東西是贗品了。

趙卓倒沒有先入為主的意思,就算老者前麵拿來一件贗品,那也不代表這一件就是贗品,在沒有鑒別之前,他從來不會先下定論。

他將三足爐拿了起來,手指在釉麵上撫摩著,這件陶器保存得還算完好,沒有肉眼可見的裂痕,但是卻有種經曆歲月侵蝕而顯露出的累累滄桑感,這麼一看,便直覺上認為應該是真品,因為這種古物的韻味是再多麼高明的高仿也無法模仿出來的。

而高仿出的唐三彩,其胎和釉有著明顯的分割感。

再看其釉麵,上麵有著不少斑斑的土鏽,這是因為長期埋藏在土壤中,受其侵蝕而導致,用鼻子一聞,便能聞到常人聞不到的土腥味,濃鬱深沉。

用手輕輕摩擦一下,這土鏽不僅沒被擦掉,反而越擦越清楚。

而高仿品為了盡量減少破綻,幾乎是不做土鏽的,而且做出的土鏽經過手摩擦後就會有異樣的感覺,而不是越擦越清楚。

而最能一錘定音的,便是三足爐上所散出的“蛤蜊光”。

所謂蛤蜊光,是指古玩界對於一些古瓷彩釉上以及釉邊出現的類似蚌殼內側的珠光樣的光暈的稱呼。

這件陶器雖然有一些土鏽,但是整體看起來柔和潤澤,從側麵看起來,三種顏色散出淡淡的寶光,恍惚不定,恍如夢幻漂浮在絢麗多彩的釉麵上,正是古瓷所特有的蛤蜊光,而高仿品卻根本無法做到這裏。

李誠亮等人見到趙卓拿著唐三彩翻來覆去的慢慢看著,也都聚精會神的凝視著,隻是怎麼看也不知道該如何來分辨是真是假。

而趙卓則將三足爐放了下來,篤定的說道:“豐經理,這唐三彩是件真品。”

“什麼,真品?”豐經理大覺意外的說道。

趙卓微微一笑,將三足爐遞到他手裏道:“你看看這釉麵上的蛤蜊光,可不是隨便就能仿出來的。”

豐經理連忙拿起來,先是對著光正麵看了看,然後又側麵一瞧,頓時眼一亮,呢喃道:“沒想到,這件還真是真品。”

李誠亮在一邊小聲問道:“木頭,這件唐三彩能值多少錢啊?”

趙卓微微思忖了一下,回道:“這件三足爐雖然算不上精品,但是工藝還算不錯的,大概五十萬吧。”

“工藝不錯的才五十萬?我看電視上清朝的瓷器都能拍上幾千萬呢,唐朝這麼久遠的東西,怎麼才賣這麼少?”李誠亮大為不解的說道。

趙卓便解釋道:“唐三彩以前也拍出過高價,那是十幾年前,在倫敦的一場拍賣會上,拍出了39o萬英鎊,一舉創下了中華藝術品拍賣的天價,而且這個記錄保持了12年之久。於是,關於唐三彩的研究便火熱起來,不少專家都紛紛將研究成果公諸於眾,這其中就包括了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和胎釉配方,於是,很多人便打起了高仿的算盤,接著大量的仿製品湧現出來,接著唐三彩的價格便猛個勁的往下跌,尤其是洛陽的不少旅遊景點,到處可見仿製的唐三彩器物,價格低得令人心悸,普通的大號唐三彩馬叫價3o到1oo元,一套六駿馬價格不過5o元,雖然相關部門大力整頓市場,也令唐三彩價格開始回升,但一蹶不振的狀態卻延續至今。在拍賣場上,幾年前唐三彩就已經銷聲匿跡了,雖然這兩三年來有一些成交記錄,但是成交的價格都不算高。”

李誠亮等人聽得連連點頭,平日裏唐三彩倒是聽得耳熟,但是卻沒想到其中還有這樣一段故事,隻是感歎先人創造出的技藝卻被後人如此濫用,不知道地下的祖先知道後又會做何感想呢?

老者見到豐經理鑒定後點了點頭,便立刻問道:“豐經理,這件可不比上次那件差啊,你看能給多少錢?”

“1o萬吧。”豐經理遲疑了一下,說道。

“1o萬?”李誠亮等人都吃了一驚,趙卓朝著幾人搖頭示意了一下,讓他們別多嘴,典當行有典當行的規矩,東西拿到這裏來本來就是賤賣的,自然不可能給出相等的價值,就象古玩商到鄉下收購古玩一樣,大多按照一兩成的價格收購,豐經理能給出1o萬的價錢,已經算是相當慷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