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完勝
鼻煙使用時無需點燃,隻用手指沾上煙末,輕輕由鼻孔吸入便可,當時在明清十分盛行,無論是小商巨賈還是達官貴人都喜歡鍾愛,而用於盛放鼻煙的鼻煙壺也就應運而生。[www.UcTxt.Com]
鼻煙壺的工藝始於明朝,盛於清代,雍正、乾隆和道光三朝成為鼻煙壺生產的鼎盛時期。以材質和製作方式分,鼻煙壺大致可以分為料壺、瓷壺、石壺、有機料壺、金屬壺、裝飾壺、內畫壺、琺琅壺等八大類,其中不乏精品。
趙卓拿起來這釉裏紅龍紋鼻煙壺一看,隻見此物外紅內黃,樣式還算尊從清代器型,然而雕工不錯,但是卻未見古拙韻味,看到這裏已有幾分懷疑。
然後再辨別這質地便立刻了然於心了,此物表麵上看起來是骨雕而成的鼻煙壺,然而年代久遠的骨雕都會有順勢的細紋稱為骨紋,然而這一件卻並沒有。所以乃是以現代工藝由骨粉合成的。
兩人過的短信一對,紀小帆臉上的憂色便減少了很多,看來趙卓確實和爺爺所講的一樣,頗有水準,二人鑒定雖然分先後,但是時間上卻差不多。
連續兩件趙卓都答對,童費宇白白給了兩千塊,但是卻一點都不在乎,擺擺手示意排在最前麵的遞上第三件物品。
這第三件乃是一件玉人,看其造型竟然還是先秦時期的東西。
這玉人,方臉,闊嘴,細長目,背麵扁平,雙手姿勢奇特,似乎在做一個種神秘的儀式一般。
而這次童費宇並沒有先接過玉人來,而是將先鑒定的機會給了趙卓。
趙卓翻來看了看,琢磨了一會兒,便斷定為贗品,這玉器做舊倒是做得很不錯,沁色也頗顯自然,然而整個作品在整體上並沒有先秦時期那種神秘的氣質,其雕工看似粗獷,然而仔細一辨別,卻是輕率粗糙,本來這些在鬼市這樣不亮的燈光下不易看出,然而趙卓的視力比普通人好得多。
更明顯的一點的證據,便在於玉人手臂和腰帶線條基本一樣。然而古人做玉是用手工的砣具,刻畫的線條兩端都會有抬砣漸收的痕跡,中間深,兩側明顯淺且細,這樣線條平直一樣,顯然乃是使用當代的電動砣具製作的。
趙卓連勝三次,童費宇臉色不但沒有變,反而是露出幾分輕蔑來,按照他的算盤,趙卓怎麼也會蒙對幾次,但是這二十件絕對不會過一半的數量。雖然比賽沒有直接說明勝負的條件,但是很明顯,誰給出的錢多誰就是敗家。
所以童費宇並不著急,隻等到他這運氣用盡,自然就會時來運轉,而且幾千塊的毛毛雨,對他來說跟玩兒似的。
在眾人看來,尤其是那些攤主們,都對童費宇的底細知之甚祥,自然不會認為趙卓會取勝,連對這次,多半是借了運氣。
在場這麼多人中,真正為趙卓擔心的,也隻有紀小帆和孔祥風兩人而已。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一件件古玩的鑒定,眾人內心的想法便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點,就連童費宇也不例外。
因為連續九件古玩鑒定下來,無論童費宇所寫的答案是真品還是贗品,趙卓的答案居然和他都是一樣的
大家心裏暗暗吃驚,隻覺得事情簡直匪夷所思。
童費宇的眼力好是沒話說,畢竟是童家出來的人,世家熏陶,又有著四個三極鑒定師資格證,其實力可想而知。
然而趙卓這個從來大家都不認識的年輕人,居然每次都能得出和他一樣的答案。如果說趙卓對每一件都進行了認真的鑒定,那麼也就是說他的眼力已經能和童費宇旗鼓相當了。
而這一點自然要讓人驚訝,因為所遞上來的九件樣品,有字畫、有骨雕、有玉器、有銅器,有古書,可謂是五花八門,件件不同,其時代跨步極大,要鑒定起來需要的足夠的眼力和知識。
如果說趙卓隻是蒙的,那麼連續蒙對九件,這需要何等強大的天運啊?若說是成運氣,那也實在是讓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那就是童費宇也有看漏的時候,那隻能說,那件物品做得太好,兩人同時都看漏了,還是說趙卓又蒙對了。
圍觀的眾人議論紛紛著,全都嘖嘖稱奇。
從一開始的輕蔑不屑,童費宇的臉色也終於凝重起來,本來讓趙卓贏過三四件倒也很正常,但是他是萬萬沒料到事情會展到連續勝出九件這種地步,明明勝券在握的事情,自己竟然會處於一棋即輸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