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輯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活用曆史之“誌”智慧 少年得誌懷夢想 ——項羽起兵反秦稱霸王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夢想,要有為夢想不斷奮鬥的誌向。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能夠朝著夢想的方向努力。隻有長久保持希望,永遠有奮鬥激情的人才能有戰勝困難的決心,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有希望的人生才是有動力的,有誌向的人才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麵對困難時,能夠拿起勇氣的利劍披荊斬棘、過關斬將,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因為心中有信念,才能用這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麵對未知的明天,因為有夢想作為動力,有信念作為勇氣,我們就能為自己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西漢末年,有一個在政治軍事上叱吒風雲的人物,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正是因為項羽從小就胸懷大誌,所以才成就了他日後起兵反秦、威震天下的壯舉。
項羽的祖父是楚國的大將項燕。當年秦王嬴政任命李信為大將,率領20萬秦軍攻打楚國,項燕率領楚軍奮力抗擊,大敗秦軍。李信吃了敗仗以後,秦王又任命王翦為大將軍,率領60萬秦軍再次攻打楚國。畢竟寡不敵眾,雙方僵持僅僅一年,楚國就被突圍,項燕兵敗自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秦王稱帝後,抓捕其餘六國貴胄遺民,項燕家族就在通緝的名單中。
項羽從小就死了父親,由他的叔叔項梁照顧。他們隱姓埋名,在吳中避難。項梁叔侄心中暗藏報仇雪恨的決心,就等時機一到,一舉推翻秦朝的統治。
項羽年幼時,項梁教他書法,項羽學得很沒有耐心。成年後,項梁又教他劍術,項羽學了三天又不學了。項梁見項羽不學文,也不學武,非常生氣,狠狠地訓斥道:“你這麼不學無術,怎麼能報得了國仇家恨?”
不料項羽卻不以為恥,他說:“學習讀書寫字,能記住姓名就可以了;學習劍術,也隻能和幾個人作戰。我要學就學習兵法,指揮千軍萬馬。”項梁聽後非常驚喜,認為項羽胸有大誌。於是,項梁就悉心教導項羽學習兵法。生性粗獷急躁的項羽雖然學得仍然不是很深入,但卻對排兵布陣很感興趣,極盡全力學習戰略戰術,總結以智取勝的諸多兵法。
正因為項羽從小就立誌要報國仇,雪家恨,再加上他性格粗獷,才力無雙,吳中子弟都十分欽佩他。項羽非常喜歡武術,在吳中結交了很多和自己年紀相仿的有誌青年。他們受項羽影響,都喜歡使槍弄棒。待到項粱起義時,已有一批有誌之士,整編起來足足有八千人。他們自稱為江東子弟,成為日後項氏打天下的中堅力量。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為了鞏固政權,就在全國各地巡遊,炫耀自己的功績,鎮壓反抗勢力。戰國末期,楚國在其餘六國中最強大,抗秦也最堅決。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對楚地實行高壓統治,對此楚地人民非常不滿。當時楚地流行一首民謠,其中兩句是:“楚雖三戶,亡秦者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