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桐坐在車廂裏,抬起穿著青布麵繡著青蓮花樣的繡花鞋的小腳,在空中靈活的轉來轉去。
說起衣服,不得不說說張子桐此刻身上穿得這件玉色水田衣,水田衣取自身上一塊一塊拚接的色塊如田間地壟一般的樣態而命名。又叫百納衣。
這一塊一塊的小布塊、主色係有三種白、紅、青,來源也是村裏的家家戶戶,聽二福姐說,這個身體剛初生時身體很弱小,福媽怕養不活,所以,就向村裏的相識的家家戶戶每戶求來一小塊巴掌大的布料子,給她縫百納衣,用意與“千人針“或是”萬民傘“之類的相似,都是祈福保佑用的。
二福姐說,她一直穿著這件衣服到兩三歲上才下了身,被福媽小心冀冀收了起來,每當身體有不妥當時就會拿出來讓她穿上。
照禮說這衣服都用了五六年了,該退色的退色,再加上小時候的吃喝拉撒汙跡,應該早就不成樣子了,可是現今拿出來,雖然顏色不怎麼鮮亮了,當初的大紅變成了水紅,青色變成玉色,白色有些微黃,但是整體上仍舊整潔幹淨,沒有一塊汙跡。
福媽平日裏清洗時的小心用心,可見一斑。
關鍵是,竟然不小,到現在還能垂到膝蓋上呢。小時候到底是怎麼穿在身上的?
“小的時候,當小被子裹在身上唄!”
“能跑的時候就當袍子穿!”
“長了,像現在,就當夾衣穿!”
“再大些就當夾襖穿,這本來就是準備著讓你穿一輩子的!”
張子桐聽了,在心裏直朝福媽豎大拇指:真有遠見。
……………………
石峰縣隸屬於贛州,是個隻轄有十多個鄉村的小縣,但是因西麵與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相比鄰,有一個在全國算得上中型的碼頭,所以比起轄二十幾個村鎮的中型縣鎮也差不到哪去,算得上繁榮昌盛。
因凜冬將至,有些河段在冬季有會凍結,所以這段時間運河上麵特別的繁忙,般隻往來如梭,拉纖的,卸貨的號子從早喊到晚。
臨近城門,視線變得開闊,遠遠可以看到運河上那如移動的高樓似的般隻,在朝陽中拔錨起航。
震天的號子從運河邊上直傳到了縣城裏麵,雖然運河邊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但是縣城裏麵倒是一片安靜祥和。
隻有一些臨街的早點攤販的鋪子裏麵熱鍋裏翻騰著熱氣,臨時棚子裏坐滿了早早進城來作生意的小販,還算得上熱鬧。
現在太陽剛升起不久,大概是辰時二刻(早晨八點左右),很多的商鋪門板還緊閉著,所以南北主幹道上顯得有些冷清。
不過這也正好讓牛車暢通無阻。當車子拐近東西向的大道時,街麵上就更肅靜了,因為石峰縣衙就座落在路北麵。
一眼瞧上去,跟張子桐在電視劇裏看到的有些不同。
兩個石獅子,沒有威風凜凜的在縣衙當街處,而是在縣衙門口的門蹲前。個頭縮小了不少,但也威風八麵,瞠目張爪就是了。
衙門大門是一座麵闊三開間歇山頂帶簷建築。兩門柱上有著一對燙金的楹聯。橫額上掛著金邊藍底金字的扁額“石峰縣衙”。
大門右則是一架紅皮黃肚大鼓,門旁站著兩位身穿皂衣的衙差,手扶腰間配刀,站得筆挺。
初升的太陽斜照著扁額上的燙金大字,側麵生輝,陰影森森,端得是莊嚴大氣,而又威嚴蕭殺。
在這一片光影交錯中,一道身形欣長,青衫飄飄的身影從衙門裏麵走出,看到從衙門口路過張子桐一行等人,微一怔,然後就親切地打起了招呼,
“張二叔,你們怎麼到縣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