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隆中對(1 / 2)

漂亮女局長

慕容複最想和父親談的就是複興大計。勵誌名言慕容博假死後他考慮很多複國的策略,但都被自己否定了,感覺不成熟。直到慕容複到仙霞嶺一行後,才有了一個穩妥的計策,正想和慕容博說。但慕容複對慕容博的性格還是了解的,知道父親十分好強,如果直接指出他以往做法的錯誤會惹他生氣,所以采用婉轉的方法。

慕容複道:“父親幾年前為何假死埋名,是不是為了複興大業?”

慕容博道:“正是”,當下將自己假傳音訊,說道契丹武士要大舉來少林寺奪取武學典籍,少林群僧召集各路英雄守在雁門關外伏擊了遼國高手,引發了雁門關之戰,不想後來幸發現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少林寺玄悲曾奉方丈之命,到姑蘇來問此事,他在參合壯見到了若幹蛛絲馬跡,猜到了慕容氏造反的意圖,慕容博不得不假死以保全慕容一族的名譽等事由詳細與慕容複講了。慕容複雖然從前生的記憶裏對這些事情有所了解,但親耳聽慕容博講出來還是感覺驚心動魄。

慕容複問道:“爹爹,我有一事不明,當年爹爹想通過宋遼武人的雁門關之戰印發宋遼交兵,既然遼國高手已經身死,想必遼國的國主應該也知道了,為何後來沒有出兵攻宋?”

慕容博道:“那被殺的遼國武人武功雖高,在遼國並不是十分顯赫的人物,爹爹當年估計有失誤。後來為父發現宋遼邊境實際上常有衝突,但兩國都沒有大戰,看來為父是錯估了形勢。從那件事後,我開始考慮從武林中下手,爭取成為武功天下第一人,做上武林盟主,當宋遼或宋夏開戰時,內部力量薄弱,再用整個武林的力量推倒宋庭。複兒在少林大會上揚威,將來當上武林盟主大有希望,看來這個希望要落在你頭上了。”

慕容複道:“我練過北冥神功之後,曾想通過武功來做一番事業,但前一段時間我曾經曆一事而改變了看法。”

慕容博感到很疑惑,就問道:“複兒,為父願聞其詳。”

慕容複當下就將自己在仙霞嶺與摩尼教的接觸和各個事件都和慕容博講了,特別是提到了摩尼教的情況。”

慕容博道:“複兒的意思是讓我和摩尼教合作?”

慕容複道:“摩尼教教主武功不在我之下,左右光明使者也都是武功智謀都很出色之士,但遇到大隊的宋軍也是束手無策,隻能依靠仙霞嶺的地利與朝廷周旋。大宋對地方的治理很嚴,摩尼教將來很難有什麼出路,與他們合作沒有意義。”

慕容博道:“摩尼教如果不能合作,那我們也隻有靠武林人士才行,還要等宋與遼夏開戰的時機。”

慕容複問道:“將來我們如果靠武林人士起兵,武林人士不過數千,與宋廷正麵交鋒麵對的將是數十萬宋軍,到時如何抵擋?戰場之上武功再高也難敵千軍萬馬,難敵萬箭齊發。即使宋朝開戰,我們也不好利用這個機會。”

慕容博道:“我還有一個計策,從遼、夏等國借兵伐宋,我早就在山東埋伏了一步暗棋到時會發揮作用。我會對遼、夏等國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相信他們一定會動心的。”

慕容複道:“遼、夏兩國都有混一宇內之誌,即使一開始借兵與我們,將來也很可能翻臉,到時光憑我們的力量很難再對付遼、夏兩國最新章節醫藥。”

慕容博不悅道:“這又不行,那又不行,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慕容複道:“我有一計策,是從遼國下手,而不是從宋國下手。”

慕容博道:“從遼國下手比從宋國下手有什麼好處?我們畢竟對遼國的情況不熟悉。“

慕容複道:“宋國的國策一貫是守內虛外,對內嚴酷,對外無力。遼則與宋相反,遼人粗魯無文,內部管理鬆散,宋遼過去經常開戰,但宋勝少敗多,這就是主因。不知爹爹是不是同意?”

慕容博感覺兒子早有成算,不再不悅,而是饒有興味的說道:“這些道理我也知道。”

慕容複道:“我自幼熟讀天文地理等各種書籍,發現宋國人口稠密,遼國地廣人稀。可是,宋軍多而弱,遼軍少而精。父親可知這是為何?”

慕容博道:“原因有三,一是宋從開國就不信任武將,將不專兵,兵不知將,缺少訓練,而遼國不然,對武將牽製少,遼國武將更了解士兵,更會訓練;二是宋不產馬,而遼國產馬,宋少騎兵,而遼多騎兵,騎兵當然比步兵要強;三是宋地富裕,人心厭戰,而遼國苦寒,人人思戰,戰而可奪別國財物。”

慕容複道:“爹爹說的都對。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點。遼國地廣人稀,部落很多,遼國的主體契丹人數量不多,境內還有女直、奚、室韋、漢等族,遼國國主和貴族貪婪殘暴,對各族橫征暴掠,搶奪財物婦人,比如楚王就經常以殺死漢人為樂。各族恨遼國貴族入骨。隻是因為各部力量不足,即使反抗也常被遼國各個擊破。現在遼國境內的各部落苦思明主拯救他們,而遼國國主對此形勢還不知道。這正是我們複興大燕的機會。”

慕容博道:“你說的形勢很好,可我們都是宋人,對當地情況不了解,當地人對我們也不認識,一到那裏人生地不熟,如何讓他們把我當成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