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是私底下,他也就放得稍微開一些。
在場的人沒有一個是嘴巴不嚴的。
“現在我們在好萊塢的處境不怎麼樣。”李連傑有些扭捏的說道。
向自己的後輩求助的事情怎麼都感覺到一絲抹不開麵子,不過他現在的處境的確不妙。
他有片酬。
片酬是演員協會公布的,經過眾多公司評估共同給出的數據,但這樣就有一個問題。
不是人人都給得起片酬。
大製作還好,大製作那麼大的投入,給明星的片酬絕對不含糊,但好萊塢一年有多少大製作?
那麼多大牌明星爭奪大製作,又有幾個人拿得到主角之位?
李連傑的片酬被演員工會定義為一千萬片酬,但實際上,他到現在都沒有演過給一千萬片酬的電影。
為什麼?因為他不是主角。
有電影請他,但不請他做主角,不做主角就別想拿到高片酬。
所以他雖然有一千萬片酬,但卻是有價無市的,隻得降低片酬在好萊塢找電影,一般來說,他的片酬是600萬到700萬之間不穩定的漂浮,若是遇到了小成本製作但他自己又想演,他的片酬還會更低。
饒是這樣,他演的電影依然不多,日子過得慘淡,能夠正常拿片酬的電影少之又少,屬於有價無市的那種。
同樣的還有周潤發。
周潤發的片酬很低很低,和程龍、李連傑不一樣,周潤發是被好萊塢電影公司挖掘出來的。
為什麼挖掘,是因為當時周潤發的電影則在美國租賃錄像帶市場一枝獨秀,那時候許多美國影迷稱他為東方加利.格蘭特。
加利.格蘭特是美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個影星,高大有型演技好,備受女性影迷的喜歡。
好萊塢電影公司覺得周潤發演技好,又有亞洲市場,電影在美國租憑市場也不錯,再加上當時周潤發還沒有進軍美國,他的片酬以華夏幣計算。
盡管在當時的華夏,他的片酬已經很高了,但換算成美元,卻連美國三線演員都不如。
於是好萊塢電影公司動心了,這樣有演技、有市場,而且片酬還低的影星哪裏找?他們就把周潤發找到美國來。
剛剛開始的時候,周潤發的片酬的確低,但是隨著周潤發在好萊塢站穩根腳之後,他的片酬就開始直線上漲了,很快,他就遭遇到和李連傑一樣的尷尬。
有價無市!
片酬有,但是沒人找你拍電影,守著空頭片酬的卻賺不到錢,出演配角又不可能拿到正常的片酬。
一般來說,演配角的,即便是摩根.弗裏曼那種好萊塢巨星,片酬也就是500萬美元左右,想要票房分紅,門都沒有。
而周潤發、李連傑他們演配角,片酬也就是50萬到100萬美元之間。
所以周潤發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降價。
你說我片酬高,覺得我片酬和名氣不匹配,不想找我,那好,我就降價,於是乎,周潤發明麵上片酬七八百萬,但實際上接戲時的片酬也就是三四百萬而已。
比和他一樣的李連傑要低上一些。
於是,周潤發在好萊塢的星路也就比李連傑順暢了一些。
但說順暢,其實也順暢不了多少。
好戲拍,但大製作不找他,他就卡在這上麵,名氣不上不下,片酬也不上不下。
“如果能幫忙,還是幫下吧!”
既然程龍、李連傑都說開了,周潤發也不藏著了。
說丟臉,大家都丟臉,想來沒有人會說出去。
“我盡量幫你們爭取一下,但問題是,選角權不在我的手裏。”李霖苦笑一聲,能幫忙,他難道還不幫忙?
如果他有那麼大的權利,他早就自己親自上陣了演主角了。
但問題是他沒有。
組建劇組,他全權委托給了環球電影,既然委托了,他就不會再插手,要插手也僅僅隻是安排一些邊緣小角色。
很明顯,環球也很上道,每次都留下一些電影角色給李霖來選擇,這樣他們兩個公司才聯合合作。
如果他硬要插手主角的選擇,肯定會和環球電影起了衝突。
如果票房好還行,金錢可以掩蓋一切,但如果票房不好的話,那他們之間的問題恐怕就要爆發了。
說不定兩家公司要分道揚鑣。
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畢竟兩放是交叉持股的,李霖需要環球電影的片源,環球電影需要李霖的資金和華夏呃渠道,兩個公司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